Wednesday 28 January 2009

London, revisited on 23th January


_1020367, originally uploaded by lhy709.

I remember that the last time I visited London as a tourist was in 2003 when Phoebe was doing her master at Essex. To be honest to you, I don't like London. As I told Adrian that night that London is the last place I wanna go in the UK since I'm not fond of big cities especially a place as disordered as London. I think this is the reason why I like Yorkshire so much. If you ever came the Yorkshire, you'd see so many beautiful scenes there particularly the north part of the North Yorkshire such as the North Yorkshire Moor. You can hike or take the locomotive train from Pocklington. Beyond that, you can also decide to go further north to Scotland or west to the Peak District and Lake District. In York, you can visit the City Wall which was built for resisting Vikings and some medieval Minster, churches, buildings, towers, bars, and stone-paved streets. Therefore, convenience is not a point to me. If you have a car, you can drive further to buy living stuff. But if you live in a place that the property price is about twice of Yorkshire and the living cost is also amazing, then you must be crazy.

_1020378

_1020377

_1020364

_1020371

_1020363

Also, I have to admit that I don't really know what to see in London. All I know are the basic touring spots such as Buckingham Palace, Tower Bridge and the castle beside it, St. Paul's Cathedral, Trafagal Square, Covent Garden, the canal near the King's Cross Railway Station, Big Bang, Westminster, the Parliament, Tate Modern Art Museum, British Museum and London Eye. Because it was just one day trip there and our aim was to meet Myra, we simply picked the Big Bang, Westminster, London Eye, Parliament and St. Paul's Cathedral to visit. St. Paul's Cathedral is the one that Dr. Kim suggested as the "must-not-miss-place" because I can see the great London area from the top of it and also fabulous painting works on the roof of the dume. Besides, it looks quite differnet form other Gothic cathedrals as you can normally see everywhere in the UK. Phoebe didn't get into the Cathedral with me cus she had been there at least twice! She was amazed by my quick-view of this Cathedral becasue I just spent less than one hour to finish it. The tip is I went to the top first then walked down to the other areas. Now that it is not allowed to take photos, then everything is not that attractive to me.

_1020409

_1020395

_1020397

_1020386

We were lucky that day because it was heavily cloudy while we were on the way to London in the morning then it turned clearly sunny in the afternoon and everything suddenly became different. As you can see, most of the coloured pictures were took in the afternoon.

We took the tube to the Leicester Square after leaving the St. Paul's Cathedral. Phoebe was happy to buy some snackes from Paul, a famous french dessert shop. It's understandable that there are several "Paul"s surounding the St. Paul's Cathedral. We visited the China Town near Leicester Square and bought a pack of noodle there, then took a walk to Covent Garden since it was about 6 minutes away by foot. The sky was still clear at dusk which made Covent Garden more fascinating.

One night at Covent Garden

Some shops were still on sale on that day like Camper, Fossil and so forth (I don't know much about brand names......). Especially the British Pound is crunched at this moment, tourists but not us, may find things are much cheaper than before. Anyways, it was a good experience to take a lazy walk on the streets in London that afternoon and bathe in the sunlight. We felt warmer after receiving the stuff Myra brought for us from Taiwan--Nougat candies and 南棗核桃糕--both are good things!!! But I think that we'll consume all of them within one week XD

All in all, the revisit of London brought me some good experiences this time, but that doesn't mean that I like this place. If I could choose, I wouldn't mind to stay in countryside and be a country bumpkin. To live in a place like York or a small town in North Yorkshire, that's called life ^^


Tuesday 27 January 2009

在我生命中最燦爛的時候與妳相遇......(內有地雷)

我記得這是一句電影還是廣告的老台詞了,不過今天看完"A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這部電影後,腦中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句。但最令人感傷的是,如果一對戀人相知相惜一輩子,但這段最燦爛的時光只有3年,那會是怎麼樣的場景?

故事的一開始,化老妝的Cate Blanchett (Daisy)躺在病床上厭厭一息,而窗外風雨交加,是颶風直擊的前夕。Daisy要求女兒(Caroline)唸一位老先生的日記本給他聽,一開始女兒覺得無趣,但因為和母親聚少離多,想在母親最後的這段時間陪伴在身旁,自然做什麼事情都願意(看到這裡讓我想起電影"Aberdeen"的部分劇情)。

這本日記的開端是從1918年新落成的New Orleans火車站的時鐘說起。打造這座鐘的工匠,Mr. Gateau,自小便先天性失明,他與老婆唯一的兒子因戰爭而身亡。在這座鐘揭幕的時候,據說Theodor Roosevelt也到場觀禮。觀禮的民眾大喊,這座鐘是倒著走的! Mr. Gateau說,這是為了紀念因為大戰而犧牲的他的兒子以及所有的將士。如果時間能夠倒流,那他或許就不會痛失親兒。悲痛的Mr. Gateau在完成這座鐘之後,就帶著太太離開這個傷心地,再也沒人看過他們。

這個故事的主人翁,Benjamin,也許是帶著這個時鐘的詛咒來到人世間。一個小嬰孩在1919年終戰日的晚間降臨於世,小孩的母親Caroline因難產而辭世,臨終前母親告訴先生,希望能給小孩一個完整的家庭。悲痛的Button先生來到嬰兒車前掀開新生兒一看,大吃一驚,抱著他奪門而出,將嬰兒放置於當地養老院的台階前離去。這個小孩後來由在養老院工作的Queenie收養,也由於小孩出生時就像老頭一樣,在養老院裡面也不會顯得突出。

Benjamin也因為這樣的成長背景,使得他在人生的一開始就經歷了老年的生離死別,也體會了一個人老年時心有餘而力未逮的無力。住在養老院的這段時間認識了他小時候的玩伴,Daisy,也是他一生的摯愛。雖然兩個人年齡只差六歲,但由於成長環境的不同,特別是兩個人外表上的差異,使得兩個人的心靈雖能相通,卻無法在一起。Benjamin在滿18歲的時候決定跟隨他之前因為工作的機緣而認識的船長遊歷這個世界,體會他所未知的世界,而他也在這一段旅程中與一位有夫之婦相戀。Daisy在知道他與這位女性的愛戀後,便專心投入自己所喜愛的舞蹈生涯,並在紐約落腳。

隨著二次世界大戰的來到以及美國的宣戰,Benjamin所工作的船也加入了美國海軍的行列,一個與潛水艇激戰的夜裡沉沒,而他也成為該船倖存的兩人之一。回到家鄉後繼續在養母的養老院幫忙,而Daisy祖母的過世也促成兩人多年後的第一次相會。短暫的相見後又各奔前程,但Benjamin在此時已了解自己心中的答案,而Daisy就是他生命中的真命天女。Benjamin意外的造訪在紐約的Daisy希望能讓她高興,卻發現她所處的世界並非他能夠了解,但也理解他們兩人的天差地別在這個時候並無法將他們兩人湊在一起,只好回到家鄉繼續等待,而他的容顏也又更加的年輕俊俏。

應邀到法國發展的殊榮讓Daisy滿懷期待來到了巴黎。無奈命運捉弄,沒有多久就因為車禍傷了右腿,並造成終生的傷害,無法在從事她最愛的舞蹈工作。Benjamin接到消息後立刻到法國去探望她,但Daisy因為不想讓摯愛的Benjamin看到她落魄的樣子,而拒絕他的勸說與他一同回到家鄉,遂於之後Daisy又繼續在法國流浪了十多年。他們在次的相見,已經是Daisy 41歲而Benjamin 47歲,而這也是他們一生中最適合在一起的時候,因為各自都已經體驗了人生,而Daisy也了解到Benjamin為她一生最適合的伴侶。就此,Benjamin使用他從親生父親Button先生那邊繼承而來的財產與Daisy過這段他們最快樂的3年時光,而Button先生也無愧於妻子於臨終時托付要給Benjamin一個家的心願。

與Daisy一同遊歷世界,並於腹中懷有一女後回到他所成長的養老院,卻發現生命的殘酷,迎接一死一生。回到現實生活的他,馬上得面臨痛失養母Queenie的事實(這部分有點忘記,畢竟過了一個多禮拜......)。在順利產下女兒並迎接她滿週歲的時候,Benjamin決定離去,因為他知道Daisy無法同時照顧他們的女兒以及日漸年輕、血氣方剛並漸漸遺忘過去生活的他。臨離去時,Benjamin留下了所有的財產照顧Daisy以及女兒,並希望Daisy能夠找到一位真正的父親。這種痛徹心扉的決定雖然對Daisy而言看似無理,但在他們下一次的相會,約十多年之後,Daisy明白了Benjamin的用心,因為Benjamin看來就像是一位十來歲的小毛頭。在共度一夜之後,Benjamin目送他的摯愛離去,當天的日記語落之後就再也沒有添上任何一筆,而這或許也是Benjamin開時遺忘過去記憶的開始......

Benjamin一生中最後的一段時間又回到了養老院。封鎖在年輕肉體裡的Benjamin實則是患有癡呆症的老人,他身邊所留的文件讓社工人院帶他回到了New Orleans,重回到了Daisy的懷裡。臨終的Benjamin則回到了一般人初來到這世界的樣子--baby--在臨終時的最後一眼,透露出記得Daisy的樣子,很感人。Benjamin的過世,也讓這個故事隨著那座時至當日仍忠實的運轉的大鐘被電子鐘所替代,漸漸的逝去。

對我來說,如果我知道我生命中能夠與我的最愛盡情相聚的時光僅有3年,我想我也會像他一樣希望多爭取一些時間早點開始。但若是對一個正常的生命,就是一個從正常的嬰兒來到這個世間,一步一步邁向衰老後辭世,或許我不會懂得把握時間。但對於成長於養老院的Benjamin他懂,因為他每天放眼所及都是這類的遺憾與悲傷,所以他知道要把握時間。而擁有正常生命的Daisy在年近40的時候或許才慢慢的懂,但就Benjamin而言時光已無多,所以這個故事才如此憂傷。

我想我是幸福的。不用經歷大半輩子就懂得珍惜,這樣是好的,而我也感謝阿比能夠與我同心。這是很重要的,因為這能夠讓兩個人有一個對的時間相遇與相戀,進而組成一個家庭。對此,我由衷感謝,並用我的餘生把握。



p.s.: 這篇是1月19日看完電影後所激發的感觸,到現在才完成。

Monday 19 January 2009

Will You Still Love Me? by Chicago

如果要問我最喜愛的Chicago作品是哪首,我想我會毫不猶豫的說是收錄於"Chicago 18"專輯裡第二首單曲"Will You Still Love Me?"。這首歌的成功有很多特點,除了是Peter Cetera單飛之後錄製的第一張專輯、與David Foster合作的第三張專輯、樂團的主唱換成了新來的貝斯手Jason Scheff,也是自Peter單飛之後第一首打進美國Billboard排行榜年終百大歌曲的前十名(#3)。另外,我個人也蠻喜歡Bill Champlin的合聲,整個力量都出來了,聽這首歌的時候可以注意一下。

阿比還有一些朋友都說我喜歡聽的歌都不變,整天播的都是那幾首,但基本上耐聽的歌才會讓我有興趣ㄇㄟ。所以就不多說了,趕快來欣賞這首1986年發行的歌。這個版本是官方的單曲版MV,之前在YouTube上大概是因為版權的問題而被移除,最近又放了上來,所以得把握機會一下 XDDD



這邊順便帶另一首Chicago的經典歌曲─Hard Habit to Break。這首是收錄在Chicago 17裡面,這時候的主唱還是Peter Cetera,而第二主唱也是Bill Champlin。





Sunday 18 January 2009

Love Always Finds A Reason, Elsa and Glenn

Glenn Medeiros的聲音各位應該是相當熟悉。他的事業開始,其實從10歲就開始。一直到17歲,1987年,在夏威夷一個電台的歌唱比賽脫穎而出。他當時所演唱的歌曲,為改編自George Benson於1984年收錄於"20/20"專輯的歌曲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此後,Glenn的版本遠遠比George的版本還要紅,反變成多數人可朗朗上口的版本。這次想介紹的歌曲為他收錄於1988年"Not Me"專輯的男女對唱曲Love Always Finds A Reason,與之對唱的為法國女歌手Elsa Lunghini。由於這首歌錄製了英文與法文版本,這邊同時把這兩個版本給放上來。第一個為英文版,接著是法文版。




Friday 16 January 2009

Waiting For A Girl Like You, Foreigner

這首1981年發表於Foreigner樂團第四張專輯"4"的名曲--Waiting For A Girl Like You--是我少數喜歡的重金屬搖滾樂團歌曲。但喜愛的原因很簡單,曲調、歌詞以及Lou Gramm富有磁性以及沙啞的嗓音,才能吸引我繼續聽下去,否則我對重金屬樂團都是敬謝不敏。

這個樂團成立的過程相當有趣。Mick Jones,一位在英國樂海浮沉的搖滾浪人於1976年來到紐約,並結識了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組成Foreigner,其中不乏一些已經解散的團體的團員。Lou Gramm是Foreigner的主唱,離開Black Sheep之後和Mick一起組織Foreigner,並於次年,1977年發表同名專輯。Lou其實在Foreigner進進出出了幾回,1990年離開一次,1992年回來,一直到2003年又離開。Lou於1997年在日本的演唱會後診斷出良性的腦瘤,但在手術的過程中導致腦部某腺體受創,進而影響其發音。此外,治療的過程亦導致其體重直線上升,故喜歡Lou的樂迷們再也看不到過去在舞台上叱剎風雲的那位主唱。有興趣的可以去看Lou在2000年以後的演唱會片段,聲音已經......真的不行了。

下面鑲嵌的版本是1981年的一個演唱會版本。其實看Lou的演唱會版本比較刺激,因為已經唱到很累了還要嘗試要飆這首歌的原音真的是一大挑戰。為了要讓朋友們也聽聽錄音室的版本,最下面也附上網友自行製作的clip。




Wednesday 14 January 2009

I Wasn't The One (Who Said Goodbye)

Peter Cetera and Agnetha Fältskog合唱的這首I Wasn't The One (Who Said Goodbye)是我在男女對唱曲中頗喜愛的一首。Agnetha的名號我想喜愛197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初期的西洋歌曲的人,應該對她知之甚詳。Agnetha是ABBA的團員之一。ABBA特別的地方在於,他們是由兩對夫妻所組成,而這兩對夫妻的名字各是兩個A和B,故而在出道時取了團名ABBA,而第一個B必須反過來寫才是他們行走江湖的正式名稱。儘管ABBA於1982年便告解散,團中的兩位男性團員仍繼續以ABBA時期原創的歌曲進行舞台劇的編寫,故而有一些歌劇版的Mamma Mia!

ABBA的曲風往往帶來讓人愉快的感覺,在融合了當時英國主流的華麗搖滾(Glam Rock)之後所發表的Waterloo專輯帶給了龜毛的英國流行樂排行榜再次的震撼,使得ABBA不再是單靠歐洲歌唱冠軍以及"Ring, Ring"、"Say It With A Song"和"People Need Love"等幾首歌行走江湖的樂團。ABBA所帶來的熱潮在1980年代初期大幅滑落,主要的問題或許是在於兩對夫妻感情的崩落,特別是Agnetha跟先生Björn Ulaevus在70年代末期分手。雖然協議繼續平和的在ABBA的音樂上合作,但其兩個人在音樂上的歧見是不容忽視的存在。

ABBA之所以傳奇,或許是在1990年代不知為何,在世人懷念其70及80年代所帶來的歡樂回憶中被喚起,這也讓Björn及Benny能夠在英國以ABBA原創歌曲的歌劇能夠獲得成功的原因吧。對於ABBA的歌曲,我個人最為喜歡"Dancing Queen" "I Do, I Do, I Do, I Do, I Do" "Mamma Mia" "Money, Money, Money" "Gimme! Gimme! Gimme!"等歌曲所帶來的愉悅感。特別是"Dancing Queen",我還把他收錄為結婚宴客時成長紀錄的一段音樂^^

Agnetha在樂團解散後起起伏伏,於1984年正式宣告退隱,並拒絕任何形式的採訪。在隱居的這段期間,Agnetha曾發行幾張唱片,也曾在瑞典國內以及海外獲得佳績。這次介紹的這首歌則是收錄在Agnetha於1987年發表的專輯"I Stand Alone"中,該專輯是由Peter Cetera與Bruce Gaitsch監製。雖然這首歌兩人的合音很棒,但我覺得詭異的是,通片MV中只有Agnetha自己一個人出現,而Peter則只有聲音而已。Anyways,希望各位觀眾喜歡這首歌。


Monday 12 January 2009

黑糖薑汁番薯湯, plus 番薯圓

喜歡吃黑糖薑汁番薯湯的我,在今年反聖嬰的歐洲,這項傳統的台灣料理正好能夠派上用場。

話說番薯這項食物很容易可以跟台灣做個連結。首先,番薯的形狀就像台灣,在幫他們削皮時可充分感受到這項觀察的真確性。再者,番薯在二次大戰前後的台灣飲食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因為價格低廉,而且又可以填飽肚子,不用太多的米就可以煮出一鍋滿滿的地瓜粥,份量十足。這應該可以用紀芬財的概念理解。記得以前大三上陳師孟老師的貨幣銀行學,他曾經在課堂上提到番薯在台灣早期飲食中的地位。讓他十分訝異的是,他有一回到君悅飯店(當時還是凱悅飯店)吃飯,看到價目表上的番薯粥居然得要幾百塊台幣,發思古之幽情啊~ 但也感嘆,以前價格低廉的番薯加上稀飯,在飯店裡面居然也有這樣的身價,佩服佩服~

其實煮法不是很繁複。先準備好鍋子跟水(廢話),把薑跟番薯切塊。薑的部分每個人做法不同,有的人是把薑切片,而我的話是把薑給切塊。各有優缺,但若是切塊的話,後勁可能會蠻強的,跟這次煮的一樣。



這次出動的是Le Creuset愛心鍋,阿比曾經介紹過我們入手的過程。首先,把薑塊丟進生水裡面開始把水煮滾。



等待的過程就可以來削番薯囉。番薯切忌切太小塊,就像下圖一樣(因為手邊的兩小條不夠撐場面而得切小一點),錯誤示範。因為番薯在滾水中翻滾、碰撞跟熟爛的過程,會讓番薯塊越來越碎。



水滾了之後,讓薑繼續以小火燉著。過了十分鐘後可以開蓋,把番薯給放下去一起滾。



把蓋子蓋上,讓番薯悶爛。過了一、二十分鐘後開蓋看看番薯是否熟爛,若是達到標準了,把黑糖放下去調個味即可食用。話說黑糖在英國並不是這麼好取得,所以我今天跟阿比去Sainsbury's晃了一下,買個我之前用來泡咖啡的Dark Brown Sugar。500g以前是賣78p,最近漲成85p。這一鍋薑汁番薯湯大概加了100g左右的黑糖,而這種黑糖的特性就是不甜......也剛好我不是很愛吃甜,而且甜味一強,薑的辣味就會打折扣。



調好味道後再把水弄滾,然後就可以關火上蓋悶著。Le Creuset的好處就是能夠讓食物紮實的悶著,但壞處也在這裡。因為當你得要把食物放在外面隔夜時,要妥當的將蓋子打開適當的縫透氣,否則隔天就壞了,像之前幾次的綠豆湯慘案......

之後把存放在冷凍庫的地瓜圓拿下來解凍,做法請參照阿比的部落格。煮熟之後加到黑糖薑汁番薯湯裡面,真的就是絕品啊!!!!!!




在這裡順便廣告一下阿比的奶酥小圓麵包,跟我的黑糖薑汁番薯湯同時出爐。奶酥小圓麵包並非首次的嘗試,而是早餐的常客。今天的廚房,真的忙得不亦樂乎,大廚二廚都沒閒著,是個悠閒且豐收的星期天^^





You're The Inspiration, Chicago

雖說我不是很喜歡Peter Cetera的聲音跟Chicago這個樂團調性的組合,但我的確是喜歡Peter Cetera的純淨嗓音。此外,因為Peter Cetera的聲音而紅的一些Chicago歌曲,比方這首1984年發行的"You're The Inspiration",當換了Scheff或Bill (如果是後者唱的話會更糟糕)來唱,那種感覺只有一個字"糟"可以形容。因此,在後Peter Cetera時期,Chicago的確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但若要以新陣容來詮釋曾經被Peter Cetera唱紅的歌曲時,只能說是"亂搞"而已......(個人意見)





Sunday 11 January 2009

A foggy day in York


_1020209, originally uploaded by lhy709.


9日中午,C為了排遣上班的無聊,找了阿比跟我中午聚聚,順便聊聊最近生活。看來C最近鳥事不少,坐公車司機因為沒零錢找,叫C撘下班車。公司電腦系統不知道出了什麼問題,C的帳號硬是無法登入。整個早上跟印度的IT部門聯繫,依舊找不到問題所在,"Computer says NO"。這句話在英國算是應用得頗廣,大英帝國的衰落並非偶然。從Subway走出來,霧都散了。


偶而出來透透氣是好的,成天待在家裡寫論文不甚健康。與朋友吃飯聊聊是好的,人總無法離群索居。早日寫完論文是好的,雖然覺得英國還有很多地方沒有走遍,但至少完成了人生中一個重要的階段。




Saturday 10 January 2009

Explain It To My Heart, Chicago

2009年發的第一篇有關於音樂分享的文章,想要把機會給Chicago。這首歌"Explain It To My Heart"是我所喜愛的Chicago歌曲之一,收錄於1991年發行的專輯"Twenty 1",算是Chicago比較近期的歌曲,因為下一張專輯"Chicago XXX",也是目前最新專輯,發行於2006年3月。有關於Chicago這個樂團的故事其實落落長,有興趣的可以上Wikipedia參考參考,不過截至目前為止似乎並沒有中文版。就團名而言,一開始取名為"The Big Thing",於1968年由DePaul University(的波大學)學生樂團的成員所組成。從1968年開始便著手於其原創性歌曲的創作,並將其根據地西遷至洛杉磯(Los Angels),且更改團名為Chicago。但我想這應該是因為DePaul University的所在地為Chicago,所以在開始正式的職業樂團生涯之始,變更改團名為Chicago。談到DePaul University,如果看過NCAA的朋友們,應該對傳統勁旅DePaul Blue Demons有印象吧?

其實Chicago的主要使用樂器在整個流行樂屆上面算是特殊,除了應該有的吉他、貝斯、鍵盤以及鼓外,尚有薩克斯風、伸縮號與小號,使得Chicago具有其特色。而持這些銅管樂器的樂手,也是Chicago最資深的成員,從1967年便加入Chicago的運作到現在。Vocal一般而言是一個樂團的靈魂,因為必須要唱出這個樂團的味道、走出自己的風格,故對於分辨一個樂團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腳色。如果對於Peter Cetera這號人物不甚了解的話,應該至少看過收錄他的作品為主題曲的電影,比方Karade Kid II主題曲"Glory of Love"的乾淨嗓音。"Glory of Love"這張專輯發行於1986年,是Peter Cetera離開Chicago單飛後的首張專輯,之後著名的作品相當多,比方與Amy Grant的"Next Time I Fall"、與前ABBA成員Agnetha的"I Wasn't The One (Who Said Goodbye)"、"One Good Woman"、跟Cher合作的"After All"、與Crystal Bernard合作的"(I Wanna Take) Forever Tonight",以及電影麻雀變鳳凰的"No Explanation"也是其所詮釋的歌曲。不難發現Peter Cetera的這些成功歌曲的背後都由名製作人David Foster操刀,而他跟Foster合作的契機從1981年Chicago進入收割期有關。

話說1981年末Chicago換東家,來到了Warner Brothers,而David Foster則是接手製作期專輯的製作人,故而相當了解Peter Cetera的獨特嗓音。如果有買過David Foster的精選集--The Best of Me--的朋友們,可以稍微看一下他的內頁,曾經提過他有多欣賞Peter Cetera的乾淨嗓音,高亢而不暴力XD (這是我對他的注解啦~)。一開始切入去聽Chicago的音樂是從1982年發行的專輯"16"開始,讓我注意到的歌曲為"Hard To Say I'm Sorry"這首小品,是Chicago與David Foster合作的第一張專輯。Peter Cetera於錄製完1984年發行的專輯"17"便單飛,這張專輯的名曲較多,比方"You're The Inspiration"、"Along Comes A Woman"、"Remember The Feeling"與"Hard Habit To Break"。坦白說,我個人比較不喜歡Peter Cetera的歌聲,因為太過純淨。但就一個曲風有一半是搖滾的樂團來說,雖然Peter Cetera是Chicago的商標,有時候不免嫌太弱。所以,實際上,Chicago所吸引我的歌聲主要來自於Bill Champlin。

Bill其實在Chicago早期便有過合作經驗,他的加盟要一直到1981年進入Warner時期開始。Bill在Chicago裡面基本上可算是個多能工,一些主要的樂器都精通,比方鍵盤、吉他跟貝斯,而他獨具爆發力的嗓音也從加盟後成為另一個Chicago的正字標記。Bill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在於,當他準備發功的時候,就是準備要飆高音時,雙手都會不自覺的舉起來,非常投入啊~~~

在Peter Cetera單飛後的第一張專輯"18"發行於1986年,新成員為Jason Scheff,擔任吉他、貝斯以及主唱。這張專輯以及之後的"19"與"Twenty 1"最為我所喜愛,收錄於這三張專輯裡面的名曲在未來會一一介紹。Jason的聲音主要是細細高高,算是承襲Peter的一部分,但對於高音爆發的表現也不俗,與Bill以及原來擔任主要配音的團員,比方Robert、Lee等,相容性相當高。如此一來,也帶來Chicago於1980年代末期到1990年代初期的大豐收。

OK,我想就先不談了。之所以選這首歌,"Explain It To My Heart",第一個原因也是今天洗完澡於吹頭髮之時引吭高歌所致。阿比說沒有人像我這樣製造噪音,不過沒多久就傳來街上一位喝醉的酒友的幾聲狂吼。我相信,像我這樣對音樂執著的人大有人在......XD 這首歌主要就是兩大主唱--Jason跟Bill--尬歌ㄇㄟ,搭配上身材火辣的MV女主角,「好看」、「好聽」!!! (突然老左上身......)


歌詞這次就免了,因為想說每每要同時看MV跟歌詞是種折磨。如果對這首歌有興趣的話,找歌詞其實並不太難,善用辜狗大神即可。希望各位朋友們喜歡這首歌^^



Wednesday 7 January 2009

Farewell, my dear SonyEricsson K800i......

2006年出發來英國前,霍布斯學長建議我一些網站可用來簽手機合約。好處在於,這些網站當時所提供的合約大部分都是12個月免費的12個月合約。運作的方式是,每個月還是得依照合約繳費,比方£25、£30或£35,而手機公司會在你使用六個月後每兩個月退你一期費用。一直到使用12個月滿,他會退最後一筆給你,總合起來你並沒有花到錢。比方你一個月繳交£30,一年理當要繳£360的電話費。這樣的情形下,使用六個月之後,公司會依照4期退還給你,也就是每期會收到£90的支票。就是這樣。

如果要問我「這樣公司賺啥」的問題,其實我也不太了解。記得我2007年11月跑到Oslo參加一個15個人的workshop,回程時搭飛機在阿姆斯特丹轉機。在Oslo往Amsterdam的飛機上,我看到我左邊的左邊那位先生在看一週刊,就大膽問他是不是台灣人。果然,他是某家挪威通訊公司駐台灣的管理階層,每年都得到Oslo開年會。我請教他這個問題。由於我簽約的網路公司是隸屬於Carphonewarehouse,那位大哥說是歐洲最大的手機通路商,所以他開始解釋這樣的商業模式應該是這樣這樣......那般那般......。他看我聽完之後還是眉頭深鎖,就跟我說「放心啦,他們不會虧錢的啦」。所以,我還是沒辦法告訴你們他們的賺錢模式。

我當時是繳£35一個月,使用的network是O2,擁有500分鐘的通話時數以及400通簡訊。而當時正夯的K800i則是免費搭配該合約,因此話機費用"0"。如果是講超過的話,通話費可是會相當驚人低......O2當時有個好康,就是他提供了免費的國際電話嘉惠國際學生們。因為其他network只要播打0844、0845以及0870的電話就要付費,所費也不貲,而那個國際電話又是0845開頭。因此,O2的好處就是打國際電話可以抵用免費時數,我就可以常常打電話回家囉~

簽約的網路店家也要慎選,因為有很多店家打出了超優惠的合約。但不待合約期滿,那些公司就紛紛倒閉,可見大公司才可靠的思考原則。Carphonewarehouse的網站當時也提供相當多的那種合約,但不若他旗下的子公司e2save跟OneStopPhoneShop好。C家系列的公司主打O2的合約,而C的網站主要提供最新機子的合約,因此內容不會太好,不過手機可以保證是new released。而e跟O兩家則是他的子公司,主要是推非當期的新手機搭配O2的合約出售。而K800i當時並非新機,但在台灣則是新上市。在英國,為配合聖誕檔期,K800i首次下探到12個月免費。所以機不可失,要馬上撿起來。

辦這種合約並非沒有風險。除了剛剛說的,你找太小家的公司簽合約,公司可能瞬間倒掉進入破產管理的程序。雖然有律師事務所幫忙,但沒有個兩、三年應該很難拿回屬於你的那一份。另外,這個遊戲規則有個trick,就是你必須要依照他所謂你的account被open的期間把你的帳單cover letter、airtime bill(通話明細)以及cashback claim form一起寄回。寄送的方式必須要用掛號信,因為有憑據可以追蹤。如果他們未能在你的account被open的那段期間收到你的文件,則你的cashback claim會失效。如果有一期失效的話,則往後每一期cashback都不能申請,你的account就此永久關閉。Open的期間以往為30天不到,經過有心人去抗爭的結果,我記得目前是延長到三個月有。

這種好康A自然吃好逗相報了。但因為一些有心人士的abuse(事實上大部分都是中國來的學生),這種合約就越來越少了......一開始,這種合約是只限住在英國3年以上的人申請。但坦白說,大家都會說我住了幾年幾年,公司方面也不會希望花大錢去做徵信,所以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來審查。就這樣,很多對岸的學生在將近要回家之前,簽了好幾隻手機回國賣。英國機只能讀英文不是問題,因為有的店家專門在幫忙灌韌體,價格不貴。當公司發現收不到錢,且有這樣的大漏洞時,就開始限縮申請人資格。在這個階段,一些銀行也遭殃。在英國生活過的人應該都知道,生活上大大小小的帳單都是用standing order來處理。客戶可以只把錢領光而不結戶,這些standing order就會繼續run。當手機公司跟銀行收不到錢的時候,就會變成呆帳。

也是因為這樣,從我來的那一年起,Main Street上的各家銀行都紛紛貼出簡體中文的告示,嚴格規定中國籍學生開戶要件。就此變成,一直以來英國除了給中國學生的簽證上都註明得去警察局繳交£35登記費外,連銀行開戶的審查都變嚴格(但這要怪誰?)......此外,這個問題也牽連甚廣。就算你是想去街上手機店簽那種不能cashback的合約,雖然可用學校宿舍地址申請,但只要你住的地址以前被用來幹過這檔事的,在連線系統上都會禁止這些住戶辦理手機。

因此,在資格限縮的初期,這些公司禁止客戶以學校宿舍的地址申請,而這也是我當時的處境。所以,我就拜託了住在校外的學長C,並用他的地址辦合約。之後,一些體質較弱的這些公司大多倒掉了,而C公司的集團還健在,只是這類的offer就越來越少了。記得到2007年年底,那種12個月免費的合約幾乎都沒了,只剩下那種12個月免費的18個月合約;或是比方每個月繳交£35,但在期初會給你£100的cashback的18個月合約等等。

最近因為手上的K800i不行了,而上網去搜尋合約條件。除了手機不滿意以外,絕大部分都是18個月的合約而且cashback也不豐厚。還好以前趁有這些合約的時候多辦了Nokia 6300以及Motorola V3紫羅蘭色的那台,這樣就好了,不須多辦,現在就有多的可用。之前趁2007年年底也辦了一隻台灣未曾上市過的Motorola Z8,但轉手賣掉了。全新沒碰過,記得賣了£140左右不含運。

在這邊貼上幾幅伴我在英國2年時光的K800i小黑,緬懷一下......









最後來張阿比的小銀跟我的小黑的合照,我想以後要兩隻一起偕同出遊是相當困難的啦......



其實小黑要出事也並非完全沒有徵兆。大概2007年底就開始不時會有faulty的狀況出現,2008年10月進而發現他的320萬畫素可自動對焦的像機得了嚴重的近視,無法對焦。其實這問題,我想應該比10月還要早就發生了,只是之前我沒有太注意,畢竟常用的是相機而非手機。這回症狀發生之快,早上起床要開機時瞬間發現死機,讓我裡面的資料完全沒有辦法備份......總之,目前就以Nokia 6300取代之。相較於K800i小黑的行事曆跟鬧鐘功能,Nokia 6300幾乎是呈現失能的狀態。小黑的行事曆可設定某件事情在某天預計進行多久,並可設定在多久以前提示。而N家的行事曆則只能紀錄哪天有哪件事情,無法紀錄時間長短,更別提提示功能了。鬧鐘功能更瞎,居然N家只能設定一組,而且不能重複。要重複的話,得自己每天重新設定......這種設計當真是針對人性所設計?

Anyways,好手機難覓,不知何時才能遇到跟我有默契的機子......當然,除了外形有設計感跟金屬質感(是的,我是金屬狂,Nokia 6500跟N系列的看來不賴)外,要有好用的行事曆跟鬧鐘是很重要的(這就是N家的罩門了......)!!!!!! 期待那一天的到來......



Tuesday 6 January 2009

Dude, where are you from?




今天早上冷歸冷,但屋頂跟車頂幾乎沒有結霜。過了9點之後雖然陽光普照,但外面的寒風依舊刺骨。鑑於昨天大病初癒,到研究室打不起精神,且也不太舒服,今天索性就待在家中工作。10點多起來走動走動,咦,怎麼有台白色頂的敞篷車? 仔細一看,這款車應該沒有敞篷,更別提有白色的頂了,甚至連後車廂蓋都是白色。打開窗戶瞧瞧,居然是厚厚的雪! 不會吧,你老兄到底是打哪邊來的,約克這邊沒下雪啊。不過就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囉。整排車子,大家車頂都可以反射清澈的天空,老兄你的車車卻是覆蓋一片厚厚的雪,算是另類的下雪吧......(哈哈哈哈......來去繼續努力了)



Where are you heading to?



英國的鐵路系統令人不敢恭維。12月15號為了參加下午阿比的畢業典禮坐車出發到Leeds,別的班次延誤得一踏糊塗。比方畫面中那班10點40出發往Liverpool Lime Street的班車得延後到11點05分到站外,其他的班車也大致延誤個5分鐘或10分鐘。我跟阿比的班車沒被拖累到,實在萬幸。就在等車的時候發現,咦,10點43分往Newcastle Central,10點44分往Plymouth(就是我們的車,抵達Plymouth的時間是下午4、5點!!!)。下一班,10點45分的班車準時進站,但......目的地咧? 不會吧,站務人員連抵達哪邊都沒打啊?! 那班車到底要往哪開??? 這我倒是第一次看到。英國鐵路系統,您真行!!!



Friday 2 January 2009

What did you do at this time last year?

C在十二月中問了我這個問題,那時候英國同學有一半都不活動了,因為學期結束。有人老早就開始旅行,然後聖誕節前再回家。

話說C是個美菲混血兒,媽媽嫁給了在馬尼拉美軍基地的美國大兵。在菲律賓出生後過沒幾年,就搬到美國去了。在美國的這段期間,媽媽跟親生爹離婚,之後又嫁給了英國人。遂又遷居來英國,開始了高中跟大學生涯。在Oxon拿了生物學的學士跟碩士,以first class跟distinction畢業後,便於2007年秋天開始在York開始博士班的生活。從他的求學過程來看,真是優秀啊......

C跟我常會聊一些怪怪的話題,我們大概也以此為樂。比方說,有一天我正在影印書中的某幾個chapter,他突然出現並冷不防的跟我說 "My friend sometimes call me Jesus"。坦白說,我那一天有點招架不住,想了想,我反問他 "Because of your name?" 果然一招中的,因為他的名字就是基督 (他的名字特殊的地方在於,大多人會反應是C開頭t結尾的那個字,但他的名字卻是C開頭o結尾喔! 猜猜看吧)。 本以為他回頭要進研究室,沒想到卻回頭問我 "Did anyone call you Blair?" 他濃厚的倫敦Cockney口音,如果不留意聽容易恍神。 "Nope" 我說, "But you remind me that I have better to change the name"。是啊,他對於前首相不太滿意。不過前陣子我才剛被說 "Tony......It's a cute name!" ,講得好像都沒聽過這名字。

當C問我聖誕假期有何規劃時,我正好在洗咖啡杯準備回家吃飯。我回答他,應該是工作的時間居多吧。 "Come on! It sucks" 是啊,我承認,真的是爛到爆炸。 "What did you do at this time last year?" C問我。我記得他去年開車旅行了兩個禮拜,跟他女友以及另外兩個同學。先往北殺到高地去露營,再往南殺到湖區。然後到他熟悉的Oxford呆個幾天後,就回倫敦準備過聖誕。今年的話他老兄也是夠豐富了。先到倫敦去拜見女友的家人,然後到Somerset的朋友家住個幾天。之後也是按照慣例,到Oxford去找找大學時代的好朋友,最後回倫敦跟家人一起過聖誕。 "I think I would do the same. You know where to find me. I'll be right there in my office." 我跟他說我頂多就Christmas Eve去Minster做個Midnight Mass,然後就回家,隔天繼續進研究室工作。他簡直不敢相信 "Hey dude, tell you one thing, I usually review what I've done three times a year: Christmas Day, New Year's Day and birthday. Think about that OK?! Just make sure that you won't be there in your office on these three days. I don't want to see you here. Be relaxed!" C開始循循善誘,說起道來。 "Ok, I'll think about this." 我說。 "Come on, not to think only, but to do it." C再次強調。其實這的確不太健康,不過心虛的我知道,我已經懶散了很久......該是振作起來的時候了!!!!!!

不過,我也得想想,他放假之後若再問到這個問題,我該如何回答......XD



Thursday 1 January 2009

After a nice leap......I start murmuring

阿比說得對,我常常文不對題,不然就是內容沒人能懂,因為中文太差......在2009年的第一post,我會繼續保有這個特性。

洗澡的時候,往往是我整理思緒、引吭高歌的時候。今天是個蠻奇怪的經驗,或是說我的大腦跳針來得厲害些。剛開始洗澡的時候,一邊哼著All Four One的Bended Knees,一邊測著水溫。等到開始洗的時候,腦中冒出的聲音居然是高一國文老師說「好吃」的這個畫面。

記得最後一次看到高一國文老師--老左--應該是我2000年報考預官前回高中申請軍訓成績的時候。那一次是在南海路上的圍牆邊遇到老師,跟他打聲招呼,問個好,畢竟我從高二開始就不是他帶的班級。高一一別,也過了有6年。但這6年在他身上有相當大的改變。記得我高一時他還是滿頭黑髮,每天都會抹上淡淡的髮油梳理頭髮,才從學校附近的家裡走出來上班。老左的頭髮特多,那一次遇到他,沒想到約80%都已經是白髮了,無法用斑白這一詞形容,我感到相當訝異。老左也是學校的傳奇人物之一,他的職涯前半段的身體狀況是相當強健的,講課不需要用麥克風。據其他老師說,他的音量真的大到可以從走廊的第一間教室傳到最後一間,而且還可以聽清楚。大概在從訓導主任卸任後,進入了他職涯的另一個時期,身體狀況不知道為何驟然下降,變成只能龜縮在講台前面使用麥克風,而且聲音聽起來還是虛虛的。

其實他說「好吃」的這一幕令人頗傻眼,但這也是為何印象深刻吧。高中時,學校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學生上午第四節上課前可以去買便當回來吃。這樣一來,午休時間一開始就可以直接抱著籃球去球場打球。說這是不成文的規定或許有點太過,因為我高一的那一年,學校還開校務會議,說有些老師放縱學生,讓我們提早吃中飯。有天上課,老左突然談起排骨便當的價格,講到一半,竟然開始比起便當跟狗飼料價格的問題。這個話題的開端在於,他的弟弟最近突然對養狗有了興趣,買了當時剛引進的寶路狗罐頭。老左最不敢置信的是,當時寶路大概兩罐半(或是更少)就可以買個排骨便當?! 老左說,居然比人吃得還好,因為那些罐頭的總量不會比排骨便當多,所以價格上寶路勝出。更令人噴飯的不只這些,老左竟然還跟他弟要了一罐寶路回家。別說他弟不了解,我們一開始也聽了霧颯颯,為何沒有養狗的人要了一罐狗罐頭呢?? 因為,老左要拿回家吃吃看為何狗罐頭要比人吃的便當還貴!!!!!! 沒錯,老左吃了寶路,然後跟全班說「好吃」......

坦白說,老左在我心目中是很適合拍廣告的,因為他說什麼話都相當的真誠。比方有次說到他跟他小孩去看Kevin Corsner的與狼共舞,他說「好看」的語氣跟表情,真的就是專業的!!! 這次說「好吃」,也是十二萬分的真!!! 不過這真的是空前絕後,因為我再也沒聽過有人吃狗飼料......

前陣子跟Vincent在Vanburgh Bar聊天時談到很多高中生活的趣事。的確,跟大學以及研究所比起來,高中一群男生在一起,有趣的事情真的太多了。不過,絕大部分都是無厘頭的事情,以後有機會再慢慢說吧。

By the way,高一一開始就有一件讓我覺得amazing的事情。話說我們在報到日時,同學進到教室自己找位子坐。大家依照座號上台自我介紹後,便由老師跟同學選出各級幹部,並分發座位。我到我分發的位置上看了看,一開始不知道為何覺得很熟悉,桌上的刻痕好像在哪邊看過。回家後想了起來,因為我高中聯考就是被分發到這間學校考試,教室跟座位的位置好像跟考試當時分配的一樣。隔天一進教室,我就把桌上還殘留的那一疊黏貼在一起的准考證號碼一一撕起來,果然發現我的名字跟准考證號碼就在這張桌子上面......真的是很神奇的經驗!!!!!! 這張桌子就陪伴了我第一年的高中生涯。OK,交代完畢。祝各位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