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aresborough是位於North Yorkshire(北約克郡)的一個小鎮,地理位置是在York西邊,而在Bettys' Tearoom的發源地─Harrogate─的東邊不遠處。這個小鎮在William the Conqueror(also known as William I of England; 征服者威廉)進行全國普查的時候便已有紀錄,記載於Domesday Book(Doomsday的古英文)中。這本書基本上並不是宗教上的末世審判日之意,而是一個全國調查,以作為未來收稅的基本資料。該調查在1085至1086年之間進行,這套書共有兩冊,分別為Little Domesday Book與Great Domesday Book。第一本涵蓋了Suffolk、Essex跟Norfolk三個地區,而後者則記載了其他的England地區。
Knaresborough在Great Domesday Book中的古英文拼法為Chenaresburg或Chednaresburg。當地較為著名的景點為Knaresborough Castle、Saint John's the Baptist Church、River Nidd沿岸、House in the Rock以及南邊的一個洞穴。如果覺得有其他有趣的景點,相當歡迎提供。
今年一月初趁著大雪剛下完,再度造訪Knaresborough,應用Arsat的移軸鏡。
Knaresborough Castle以及Saint John's Baptist Church這兩處是當地歷史久遠的建築,皆興建於Norman時期,時間約西元1100年左右。如果還記得Lincoln篇裡面所提到的大憲章簽署的國王King John,那位國王十分鍾愛Knaresborough這個地方。除了喜歡在Knaresborough南邊的森林打獵外,亦耗資(£1,290,在當時為一筆不小的錢)擴建Knaresborough Castle,以便於他有時在這邊打獵並休息。
城堡一角。
這座城堡在過去歷代皇帝以及著名的英國內戰時期(English Civil War)亦扮演了要角。話說1640年代開始,因為國王Charles I與國會的決議發生異議,國王遂北上到North Yorkshire,並於Nottingham揭示皇室的旗幟聲討國會,進而形成了Royalist(保皇派)跟Parliamentary(國會派)雙方的武裝衝突。第一次的內戰結果是國會派的Cromwell率領國會軍擊敗保皇派軍隊,並逮捕國王Charles I。第二階段的內戰則是由保皇派的支持者在South Wales、Kent、Essex以及Scotland等地發動,這次仍由Cromwell率軍各各擊破,並領軍進入London,控制殘餘的國會議員,通過處決Charles I的決議,把Charles I當眾處決。
在Cromwell的領導之下,宣布英國成為沒有國王的聯邦國。但就在Cromwell於1658年去世後,王室再度策劃復僻,由保皇派的軍隊長驅直入London,並宣布Charles II登基為英國國王,也正式宣告Stuart王朝再次掌握權力。接在Charles II後面繼位的就是之前一直提到的James II or James VII,而他在1685年的光榮革命時遠奔法國躲避,也象徵了英國內戰的結束。然而James II的兒子Bonnie仍力圖復僻,遂有後來的Jacobites與英國皇室在蘇格蘭發生武裝衝突的一系列情事。
但無論如何,Stuart王室皆難以發動有效的軍事行動奪權而告終。Knaresborough Castle在第一次內戰結束後,於1646年被下令毀壞,以防保皇黨人士在以此為據點發動軍事政變,並於1648年開始執行,並成為今日的樣子。
Knaresborough Castle城牆範圍內的草坪盡被白雪覆蓋。
River Nidd河畔,河流被酷寒急凍,由此可窺見一二。
另一個較為有名的景點則為Saint John's Baptist Church。這間教堂目前是Knaresborough教區的主要教堂,其年代與身分也是大有來頭。根據相關記載,這間教堂的原址在1114年英王Henry I的時候便已存在,並為該地主要的信仰中心。然而在1318年蘇格蘭人南侵的時候,這座教堂遭到毀壞,一直到1328年英格蘭王Edward III與皇后Philippa在Knaresborough附近度蜜月的時候,由皇后建議重新整修這間教堂。
從城堡的方向往Knaresborough Viaduct望去,在畫面右上角就能夠看到Saint John's Baptist Church。這張照片裡面,同時可以看到Northern Rail的火車正從viaduct上經過。
這張照片裡面,爸爸帶小孩來看蒸氣火車,並剛好講到viaduct以及後的Saint John's教堂。
這座教堂開始重建與完工的年份不詳,但有相關記載顯示,這座教堂的動工跨過了14世紀中期黑死病肆虐North Yorkshire的時期。這段時間裡面,Queen Philippa經常居住於Knaresborough Castle,以協助這間教堂的重建。
從火車站通往教堂的步道。
教堂的入口處。
這座教堂的鐘一直到1774年才掛上去,至於時鐘的部分則一直到1884年才安裝。
至於這間教堂的外觀,特別是北側的部分(這部分沒有拍照),則是維持12世紀時的設計,14世紀時的重建並未將其更動。實際上,最近這一次去到Knaresborough時才踏進到這間教堂裡。本來也沒打算進去,只是遇到一位老帥老帥的大叔,問我怎麼不進去逛逛,並問我從哪邊來。原來大叔在1980年代由於工作關係長期居住在香港,1989年曾經到過台北,因此也跟他聊了一下台灣的現況等等,一直到近幾年才回到故鄉Knaresborough。
感覺上,Knaresborough雖然是個North Yorkshire的小鎮,但居民似乎曾分布在世界各地,且平均收入不錯,是個頗有國際觀的小鎮。再2007年第一次造訪這個地方時,曾遇到一位年過80的老太太。記得當時我正在找地方想下去House in the Rock,剛好遇到她,老太太好心的帶我到那間房子的後方。但因為已經被私人購買,只在假日開放,因此就站在那裡跟她聊了好一會兒。
老太太在韓戰時期被英國外交部派駐到日本東京,以便就近觀察台灣蔣氏政權跟中國毛氏政權的變化,所以十分了解台灣與中國之間的關係,一直到現在還在關心。「台灣是個自由獨立的國家,人民能夠有權力選自己的總統,並決定自己的未來,這是件很好的事情,要堅持下去」她說。
教堂內的Lady's Chapel。
其實Knaresborough在House in the Rock那一側還有兩間漂亮的教堂,但由於照片不足無法做介紹。若有興趣,則可以親自去走走。
一家是Holy Trinity Church,而另一間則是United Reformed Church。
下面是House in the Rock。興建於1770到1791年之間,過去曾是間女子學校,記得在2000年被私人買下做為宅邸,不確定目前是否仍做為住宅使用。
冬天River Nidd結冰,船都撤到岸上來。
Knaresborough市中心每個禮拜三都固定有傳統市集。2007年朋友S去的時候回報說,市集上居然可以買到作工還OK的英國骨磁,杯盤皆50p。雖然很難找到剛好一對,但搭配上問題不大,用來喝茶就更典雅了說。
上面的這張照片是Knaresborough市場的象徵(Market Cross),可回溯到1709年,而這上面的十字架部分曾經於1824跟1953年的時候被整修過。
我一直到今年一月再次造訪Knaresborough時才發現,Market Cross旁居然有這一座雕像,在大雪過後更顯得有趣。
另外,Knaresborough另一項吸引人的應該就是蒸氣火車了。上面有張照片提到,有位爸爸帶小孩來看蒸氣火車,並在介紹Knaresborough Viaduct跟後面的Saint John's the Baptist Parish Church。我記得之前有摸上過一個關於英國火車迷的網站,網友會公佈有關於哪一天會有哪個老蒸氣火車頭出動在哪個鐵路線上,那一天就會有一堆火車迷朋友修揪出遊。當你坐火車的時候,會發現火車沿線都有人架好了相機或攝影機在等蒸氣火車頭出現。
去年夏秋之交的時候拜訪Knaresborough便是這樣的景象。在搭火車的時候發現鐵軌旁一堆火車迷朋友,心想,今天一定是有蒸氣火車會經過Knaresborough Viaduct,所以應該可以拍到幾張蒸氣火車頭的照片。果不其然,一到Knaresborough Castle區發現,好的拍攝角度都已經被架好的像機跟攝影機佔滿了,只能站在不太理想的角度或是難以架設攝影器材的地方進行拍攝。由於我不知道火車何時會出現,也不喜歡守株待兔,所以逛一逛後便跑到廁所去。運氣好的是,剛好再我出廁所時,發現火車剛好停在viaduct上,於是就趕快拿起像機拍了幾張。照片中的這幾位仁兄在火車經過viaduct後便一哄而散,趕往下一個景點搶位置。
之所以Knaresborough Viaduct會成為一個蒸氣火車迷的重要景點,主要是因為viaduct是North Yorkshire的一個主要景觀。由於North Yorkshire,或是說整個Yorkshire的一些地區常融合著山與河谷的地形。因此,若是火車要經過這類的地形,必定得架設viaduct。古老的viaduct搭配著古老的蒸氣火車頭,便成為火車迷的最愛。有來過North Yorkshire,並看過這邊賣的明信片甚至是有關於Yorkshire的旅遊書,應該不難發現,viaduct搭配蒸氣火車頭的景觀幾乎隨處可見。
====================================================
同場加映幾張大雪後的有趣照片。除了上面一些照片所能呈現出動態的Knaresborough外,大雪後的照片更能呈現出靜態的Knaresborough。
在這邊遇到一對住在這裡的夫妻,也曾到過台灣。漫步在這裡,儘管是幾十年來的最低溫,但若能鑽進旁邊的咖啡店享用熱騰騰的咖啡跟scone,那將是相當高級的享受。倚著窗戶,看著窗外的積雪,觀察著來往的人們。
這是傳說中的雪糕嗎? 讓我想到好像是一個日本節目,讓來賓坐在冰雕而成的桌椅上面回答一些問題......真的粉刺激啊 XD
連火車站的招牌都戴著白帽。
豪華的飯店外面,鐵欄杆上的冰柱頗逗趣。
想像一家四口坐在這邊聊天......還是進到屋內好了 XD
這還蠻有創意的。
火車站的號誌。在向前延伸,就是Knaresborough Viaduct的部分了。
冰封的車站。1848年啟用的車站,目前仍保持原樣。這個小車站只有兩個月台,東西向分別連接York與Leeds兩個North Yorkshire與West Yorkshire的大城市。
相當寧靜的角落。
火車向南疾駛,帶我回York。遙想13世紀的King John,他最愛在這裡打獵。
Knaresborough是我一個相當推薦的North Yorkshire景點。一般來說,這裡可以規劃約4個小時的行程,讓你漫步在這個小鎮裡,並可以花半個到一個小時閒坐在河畔的咖啡店享用茶、咖啡以及餐點。當然,也可以考慮租條船在河上悠閒的渡過一個小時。在這個動靜皆宜的小鎮,這或許不算奢侈。在繁忙的工作之後,在這裡放鬆也未嘗不可。接著,另一個半天則可以耗在西邊的城鎮Harrogate。在那邊可以去Bettys' Tearoom的總店享受傳統的North Yorkshire下午茶,跟河岸邊的享受迥然不同。
但坦白說,去到Harrogate的Bettys'總店固然好,但排隊又是另一回事,往往可花上你一個小時,而且還不一定等得到一樓的位置。我跟阿比的運氣不錯,排了一個小時讓我們等到窗戶旁的位置。若是不介意坐地下室,其實很快就能輪到你了。
Knaresborough是個值得一逛再逛的地方。雖然景點就這麼樣,有些人可能會覺得無聊,但會發現,每次造訪所給你的心境卻不盡相同。未來大概還想再去一次,想看看Knaresborough的夜景是如何,那是我照片庫中唯一缺的Knaresborough的角落。
============ 景點補充的分隔線 (25.07.10) ============
昨天跟朋友M到Knaresborough走走,想說要走去看我從來沒去過的洞窟來殺殺時間。上網看了網友的review,發現Mother Shipton's Cave (i.e. 16世紀Knaresborough相當著名的一位預言家所居住的洞穴) 是個相當無聊的地方,而且又浪費錢。所以,我們想說去南邊的Saint Robert's Cave好了,因為那邊沒有review (但這其實也頗冒險 XDDD)。而且,看這個洞窟的年代,嘖嘖,12世紀晚期,而Saint Robert過世後(1218年)有許多香客前來膜拜,據說這個洞窟對身體病痛有神奇的療效,應該是相當有歷史跟神蹟感的景點才對............
所以,我就要來review一下這個洞穴!
這個洞穴從城堡區下來後,必須要沿著House in the Rock方向前進(i.e. 城堡下來後左轉),並繼續往下走。House in the Rock旁邊有個地圖,根據那張圖顯示,其實洞窟並不遠,所以我跟M兩個人就放心的走......過了十分鐘後,我們開始懷疑到底過頭了沒,所以問了我們本來以為也是要去洞窟的一群爸爸媽媽中的............一位媽媽。既然是當地的住戶,就能夠很清楚的跟我們說洞窟的地點,說是在前面不遠處,所以就繼續向前。就這樣一邊聊天一邊走路,從過了House in the Rock後也走了超過20分鐘......
這時候又問了一對溜狗的夫婦。那位太太想了想,說大概再過5分鐘就會到,但要記得有個步道向下走。沒過多久,果然看到右手邊有個步道,向下走之後就能夠看到洞窟......結果大失所望! 是一個淺淺的洞窟,不過Saint Robert在挖洞窟的時候只是用手邊很簡單的工具,所以算是相當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此外,他也在他的洞窟外面規劃了high altar等等舉行宗教儀式的地方,就是自己設立一個小chapel,但現在只能看到過去的規模。雖然不大,但也都是用他手邊簡單的工具製作。
所以,M要我一定得寫在我的blog上,就是這個地方真的蠻無聊又浪費時間............但我想說的是 (必須要balance一下 XDDD),如果對於12世紀Saint Robert的洞穴生活有興趣的話,可以來這邊看看。從城堡區那邊走過來,來回「只需」一個小時左右喔!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