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7 March 2010

Daffodil Season in York

在York,每年三月中下旬之交是屬於水仙花的季節。英國常見的水仙花有黃有白,而這邊是以黃色佔絕大部分。整片黃澄澄的花海,讓人看了身心舒暢! 英國基本上整個春天都是黃澄澄的,水仙花季過後,接著就是油菜花季。在油菜花盛開的季節,我最愛做的事情大概就是在North Yorkshire搭乘火車。

_1090433-1

大概是因為從去年12月中開始英國急凍,所以今年回暖的稍晚一些,而這時候的水仙花稍稍不如去年的盛況。回顧了去年的照片(如下圖),拍攝於3/21,地點是在住的地方後面的城牆內側。然而今天早上先去那邊晃晃,水仙花只開了幾朵而已,離盛開還有一大段距離。

_1030114

今年在Clifford's Tower下的水仙花也不如去年的密,所以有點小失望。儘管如此,大自然的美景呈現在眼前,也滿足了。以Olympus 8mm Fisheye拍攝Clifford's Tower,很明顯可以看到其實花並不密。有些水仙花其實還沒開放,但覺得可惜的是,當這些含苞的水仙花綻開時,已經開花了的這些就要漸漸枯萎了。

_1090429-1

今天白天雖然日頭大,不過風也不小,但基本上算是舒服的天氣了,得好好享受日照,以及最後這一段待在York的時光啊!

_1090432-1

等到家裡後面的那片水仙花田盛開的時候,再來做進一步的報導,這一篇就先到這裡 XD





Friday, 26 March 2010

Trip to Scotland & Highland (XV): Forth Rail Bridge

從上一篇的Falkirk Wheel離開之後便前往這趟旅程最後的落腳處─Edinburgh(愛丁堡)─也是目前Scotland的首府。但在到達Edinburgh之前,想先繞往市中心北邊的Forth Rail Bridge看看這座算是Edinburgh著名地標的鐵道橋,且在2004年所發行的新版£1硬幣被當作圖案。由於Edinburgh市區已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世界歷史遺產,而這座英國第一座完全以鋼骨打造的橋樑目前也打算提名,希望能被選入世界歷史遺產之列。

_1040073

Forth Rail Bridge以及隔壁的Forth Road Bridge分別是給火車及汽車通過,並銜接Edinburgh北面的城鎮Fife的兩座主要橋樑,其所横跨的河流即為Forth河(Firth of Forth)。

_1040080

原先要横跨Firth of Forth的這座橋樑是交給了Sir Thomas Bouch設計,並沿用了舊的Tay Rail Bridge的生鑄鐵結構,於1870年代末期開始建造。然而就在Bouch將橋墩的基石架設好之後,在1879年12月28日的一場強勁側風將連結Dundee跟Newport-on-Tay的鐵道橋Tay Rail Bridge給吹斷。而且,當時正行經該橋的一列火車因此掉入Firth of Tay之中,造成75人喪生。這部分的故事,在之前提到Dundee,也就是這系列文章的第一篇時,於文末曾提及這件悲傷的故事,以及Dundee詩人William McGonagall的那首最好的爛詩。也因此,Bouch的工程被告暫停,而開始調查Tay Rail Bridge的斷裂是否與其設計有關。當地政府也擔心,若以相同的生鑄鐵結構打造這座橋樑,是否會不耐某個角度吹來的強風,並發生同樣的慘劇。Bouch的名聲在一連串的鐵道事件後漸漸沒落,一直到Tay Rail Bridge事件發生後,算是完全毀掉其名譽的最後一根稻草,而Bouch也在隔年的10月(1880)過世。

_1040079

這座橋的設計與建造在1880年停工後重新進行規劃與設計,並於1883年決定交由Sir John Fowler以及Sir Benjamin Baker建造。他們倆人決定以鋼骨結構來打造這座橋樑,是當時英國的創舉。同時期的大工程─Eiffel Tower─則是以鍛鐵所打造。這座橋的各部分則交由位於Glasgow的Sir William Arrol公司進行製作,整個工程在1890年完成。

_1040067

在建造這座橋的過程中,負責的工程公司前後雇用了4,600人左右參與。其中,總計有98名工人身亡,約26,000人次因工傷意外進入醫院就醫,數百人甚至因而終身失能。

_1040066

第一次造訪Scotland的時候是搭乘火車跟coach在Edinburgh、Dundee跟Glasgow三地移動,並搭乘公車前往Forth Rail Bridge跟Rosslyn Chapel兩處,分別位在Edinburgh市區的西北跟南邊。若要從市中心搭乘公車到Forth Rail Bridge,現在已經忘記要坐幾號,只記得下車的地方是一個警察局。但我相信相當好辨識,因為在還沒到之前就可以看到橋,就選在最靠河(海)邊的地方下車就是。

_1040071

下車後會看到這個明顯的地標。這座鐘塔所在的位置就在當地小鎮的High Street上,在她下面有個出水口,是當地相當早的一個飲用水的取水口,記得是做成一個獅子頭的造型。鐘塔的斜前方有路可通往一個小港口,也能夠沿著河(海)岸漫步,欣賞Forth Rail Bridge這座不太美觀但相當堅固耐用鋼骨鐵道橋。

_1040065

這邊沿岸都是餐廳。能夠一邊品嚐美食,一邊欣賞河(海)景,以及傍晚與日落。之所以不能決定應該說是河岸還是海岸,主要是因為這邊已經接近Firth of Forth的出海口,舌頭伸出來能感受到海水鹹鹹的味道。在這個大海島上,想要看海其實不算容易。在台灣的話,開個1個小時的車,或是從台北火車站坐個40分鐘的捷運,就能夠抵達淡水。在其他縣市,也能夠輕易的找到看海的地方。或許,海並不遠,只是每天的生活與人的心將自己與海的距離拉得遠遠的。

P4022168

諺語說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最近看到美國的一則研究提到,人的IQ會伴隨著EQ的提升而增加。因此,有接受過EQ訓練的人,往往會發現其IQ平均而言會較未受過該類訓練的人來得高。雖然不知道這篇研究的嚴謹程度如何,但若能夠妥善的控制情緒的波動,的確有助於思考,並做出正確的決定與反應。重點在於,能夠不隨著週遭發生的事情而讓心裡面的水隨之晃動,則能夠將自己暫時與外界切斷聯繫,並審慎的決定自己的下一步行動,做出反應。或許,這是智者喜歡親近水的原因吧。

_1040086

在那邊晃了晃,阿比決定去那排餐廳裡面最靠近Forth Rail Bridge的Bella Vista用餐,是一間義大利餐廳。其實這整趟旅程下來,真正吃最好的就算是這一餐以及最後一天回家前在Fisher's Bistro享用的中餐。跑了這麼多天,其實也很辛苦。從餐廳的窗戶向外看能夠看到Forth Road Bridge(上圖)以及Forth Rail Bridge(下圖)。

_1040090

這間餐廳其實頗推薦,價格跟其他義大利餐廳比起來偏高一些,約多£1至£2,但如果看到她的一個portion有多大時......其實會覺得相對便宜。現在已經忘記阿比點了什麼,但我的話到每間義大利餐廳不是點白酒蛤蜊麵就是Calzone。這次我是點Calzone,但當來了的時候,連隔壁桌的都驚呼好大一份。隔壁桌的先生剛坐下來就看到我這個Calzone上來,馬上就跟服務生說他要來一份這個。這家的Calzone是我目前在英國吃到最好吃的,也比在比利時所吃到的好吃一些,而且份量也是所有吃到最大份的。相當有飽足感,而且價格不算貴,相當推薦。當然,服務生也相當漂亮、親切,是真的義大利人。

_1040096

從Bella Vista出來也已經接近黃昏時刻,來張日落時分的Forth Rail跟Road Bridge的照片,這時候可惜沒有換魚眼或是拿12-60出來拍。記得當天下車的時候覺得氣溫宜人所以沒有帶外套下來,但沒想到吃完晚餐後卻覺得冷......

_1040099

Forth Rail Bridge的回憶就在此告一段落。這是座造型相當特殊,但並不特別美觀的鐵道橋。卻也因為其貌不揚的造型,讓大家因此能夠輕易的辨識出這是位於Edinburgh北面的一座鋼骨結構的鐵道橋,是英國的第一座鋼骨橋樑。雖然這座鋼骨結構的橋並非世界首例,但這代表了19世紀末期英國土木工程技術的進步,而賦予了這座橋不同的歷史意義。相當建議來這邊走走,近距離的看看這座造型獨特的橋樑。最後的這張照片,就是上面提到的,從2004年開始採用在£1硬幣上的Forth Rail Bridge圖樣。


最後祝大家旅途愉快。




Thursday, 25 March 2010

Trip to Scotland & Highland (XIV): Falkirk Wheel

這次要介紹的是Falkirk Wheel,也是整趟蘇格蘭跟高地之旅的倒數第二站。

_1040019

Falkirk Wheel是位於Falkirk鎮外的一處觀光景點,最為特別的是運輸遊客所搭乘的遊艇的旋臂裝置,並運用該旋臂裝置來連接Forth and Clyde Canal跟Union Canal兩座運河。這兩座運河之間因為有明顯的水位差,約24公尺,在19世紀中期興建了11座運河水閘連接。也就是,緩步將水位墊高,以連結上Union Canal。但在1930年代開始這一段水閘被荒廢而無法使用,進而無法連接Forth and Clyde Canal跟Union Canal,一直到1990年代末期開始著手打造上面照片裡的旋臂裝置,並於2002年由伊麗莎白女皇揭幕才開始運作至今。前後耗資近8千5百萬英鎊,除了建造這個旋臂裝置外,並須建造連結Falkirk Wheel到Union Canal之間的隧道運河(Rough Castle Tunnel),長約150公尺。蘇格蘭銀行(Bank of Scotland)在2007年並發行新版的£50鈔票,在鈔票上印製Falkirk Wheel的圖案,以紀念這個卓越的水利工程建設。

當天是中午在Glasgow的Kelvingrove Museum用完中餐後出發到Falkirk Wheel,因為最後幾天的行程是在Edinburgh下榻。再者,因為離開Falkirk Wheel後的下一站是前往Edinburgh北邊的Forth Bridge,從這裡走算是順路,所以算是理想的安排。

_1040058

Falkirk Wheel的確切位置是在Falkirk西邊以及Bonnybridge這個小鎮的東邊,因此從Glasgow過來會先經過Bonnybridge。先在Bonnybridge加完油後再去Wheel,使用導航系統為我們省了不少時間,因為走鄉間小道的風景不俗且視野遼闊,路上車子也少。除了開車以外,Falkirk Wheel東邊不遠處有個小火車站(Camelon),搭乘火車再步行應該也是個選擇。

_1030998

將車子停在停車場後便徒步往Wheel前進。在遠處就能夠看到Wheel,横在前面的是Forth and Clyde Canal。在這邊必須先提一個問題,就是這個景點有兩、三處停車場,我跟阿比是停在北邊的停車場,所以必須先過橋跨過Forth and Clyde Canal。當天遇到一個蘇格蘭腔的太太指揮先生跟兒子去另外兩個停車場找車,因為她們忘記車子停在哪個停車場......所以,要記得停哪邊,才不會乘興而去,然後小小的敗興而歸。

_1040004

北面的停車場車輛很少,大致上也宣告了今天遊客不多,也果然如此。跟我們一起抵達那個停車場的,是兩個媽媽各自帶著一男一女的小朋友出遊,也各推一台推車。小朋友很活潑,大概天氣也很好,所以不想坐車,到處跑來跑去。接著,我們就來到了Falkirk Wheel的入口處,如果要搭乘遊河船上去到Union Canal的話才需要買票。班次印象中是半小時一班,因為旋臂裝置一次可以讓一台船上去另一台下來,一次只讓一台遊河船在河道行使,也省去了狹窄處需要會船的問題。

P4022147

進到遊客中心後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想吃個點心,所以跟阿比先各來了一塊蛋糕跟飲料。由於阿貝在肚子裡面,只能喝個果汁。遊客中心就是第一張照片裡面左手邊的那棟半圓形屋頂造型的建築。雖然英國人蓋房子的速度很快,大概是地震很少在英國發生 (大誤),但一些房屋的造型相當前衛。就台灣來說,或許地小人稠是個關鍵,這類佔地廣大但又容納不少太多人的建築物,基本上是相當奢侈的。

P4022132

上圖是遊客中心屋頂部分的一角,相當可愛的造型。整面玻璃的設計,讓日光能夠充足的照亮中心的每個角落,而且能夠節省室內暖氣的使用,是個相當green的建築。

_1040023

這張照片所呈現的是這個Wheel的運作方式。下面的這個水池部分是屬於Forth and Clyde Canal的部分,旋臂將Forth and Clyde Canal這裡的遊河船向上提升水位,並將從Union Canal遊河回來的船從上面減少水位高度回到Forth and Clyde Canal,彼此互換水位。這種水利工程技術在Falkirk Wheel是第一次運用,目前考慮要在Bedfordshire建造另一個類似裝置,來連結Great Union Canal跟River Great Ouse,不過不知道要多久以後才會完工。

P4022119

旋轉完之後回復到Wheel本來的位置,運河船就能夠各自前往目的地。

_1040052

天氣好,能夠在草地上野餐並一邊欣賞Wheel的運作,的確是個不錯的享受啊~

P4022146

徒步來到被旋臂旋上來的運河船要進到tunnel的入口,並藉以連接到Union Canal的地點,也是個相當漂亮的地方。

_1040034

_1040060

回頭望向Wheel,澈藍的天空點綴幾朵白雲,搭配上Union Canal的水,相當心曠神怡!

_1040039

Flickr上我記得能夠搜尋到有人從運河船上拍類似下面的這個角度,直接透視拱門,相當漂亮! 由於想要接著去Forth Bridge,並在附近的餐廳用餐,在這邊稍微走走拍拍照就離開,所以沒有搭遊河船,算是有點可惜。

P4022133

跑到最前面去拍拱門,再往前就被擋住,所以只能在這邊拍,但其實好像拍不出什麼。還是在船上拍比較有感覺......殘念......

_1040044

話說運河對於英國工業革命在國內的傳遞擔負相當重要的角色。Saltaire,在West Yorkshire因為完整保留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的建築而整個小鎮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歷史遺產的地方,也有一條相當重要的運河(Leeds and Liverpool Canal)經過。這條運河我在Ribblehead Viaduct那篇有提到,主要連接了Leeds與Liverpool兩個城市,在過去負責運輸貨物從一端到另一段的城市。英國的運河應用得相當廣泛,另一條貫穿過West Yorkshire的Huddersfield Narrow Canal,連接Huddersfield跟Manchester,負責運輸這兩個城市的貨物以及原物料,我在Marsden這篇也有提到過。之前去到Southwell前轉車的Newark-on-Trent,其實也是運河旁的城鎮。另外,其實從London King's Cross車站出來向北走去也有運河横貫,附近更有一個運河博物館,外面停了滿滿的運河船。那一段我只在運河旁漫步,雖未曾造訪那座博物館,但對於英國近代歷史有興趣,特別是工業革命歷史的部分,相當推薦。

雖然介紹Saltaire的文章還沒寫,但我的構想是會稍微介紹一下Sir Titus Salt先生以及在工業革命當時在英格蘭北部的發展情形。Salt先生當時之所以會從Bradford將工廠遷移到這裡,並完整規劃這個小鎮,就是因為工業革命之後工廠太過密集,導致Bradford的污染急遽升高,使得當地的生活環境相當惡劣。Salt先生所規劃的Saltaire這個小鎮井然有序,勞動階級所擁有的生活空間好過當時Bradford如同貧民窟的生活條件,藉以吸引勞工前來。再者,重要的是,Salt先生之所以選在Saltaire興建城鎮,是因為Leeds and Liverpool Canal正流貫廠區,因此運輸商品跟原物料不成問題。這一些內容,就待之後寫Saltaire時再說。坦白說,Saltaire想再去一次,因為覺得照片拍得不夠好,見笑了......

另外,關於Falkirk這個小鎮,每年我記得5月份會有藝術季,鎮上的主要街道會有表演默劇或行動劇的藝術創作者聚集。再者,Falkirk也是著名的古戰場。如果有看過Breaveheart這部電影或是對於William Wallace這位蘇格蘭民族英雄有興趣的讀者,應該有印象William Wallace在1298年的時候在這裡被Long Legs大敗。另外,詹姆斯黨人在Prince Bonnie的領導之下,也就是之前Skye系列曾經提到的Prince Bonnie,1746年的時候在此擊敗當時帶領王室軍隊的Hawley將軍。如果時間有餘裕,也是相當推薦去鎮上晃晃,這次沒時間,相當可惜。

講到英國的運河,讓我想到好像是2008年年底韓國同學小南跟我抱怨他們現任的李總統的突發奇想。韓國那次的新聞提到,李總統認為韓國經濟之所以持續低迷,是因為他們國內缺乏運河來連貫各大河流,所以無法有效的交換原物料跟運輸工業成品或半成品,導致運輸的成本上升云云。並認為,英國之所以能夠在工業革命中如此成功,運河有極大的幫助............

總之,到英國之後,自己對英國的運河的認識跟嚮往,多停留在Travel & Living頻道的介紹。自從第一次跟阿比去走了Marsden那段的Huddersfield Narrow Canal後,深深喜歡上沿著運河漫步的那種輕鬆愜意。運河在過去擔任了工商業成長的重要推手,在現代除了提供遊客休憩以及緬懷歷史外,跟當地人民的生活仍然有相當程度的關係。主要的,還是提供了當地人民散心以及慢跑的場所。沿著運河散步並看著清澈(有些地方其實還蠻髒的)的河水,是個讓人沉澱心靈、提供人們思考的好去處。

因此,在英國旅遊,個人蠻建議追尋運河的腳步,來個輕鬆的心靈之旅。



P.S.: Saltaire的介紹文已經完成,但照片並未補拍,所以請看倌忍耐一下 XDDD




Wednesday, 17 March 2010

Happy St. Patrick's Day!

_1090365

我想這次的St. Patrick's Day應該是近期內在英國最後一次過這個節日了,所以晚上就開一pint Guinness來慶祝一下,也的確是很久沒開啤酒。

今天算是有趣的一天。早上5點起床,吃完早餐後繼續修改論文。10點整出門,去趕10點34分前往Sheffield的火車,因為上禮拜六預約了今天中午進行申請延簽的蓋指紋程序。在英國延長學生簽證真的是項昂貴的花費,費用£357跟台灣的7,000台票比起來多了一倍外,前後的程序還得耗上好幾個月。從1月29日寄出申請文件後,到今天3月17日才蓋指紋......在台灣辦延簽的話,早就已經核發下來了......如果不是學校的行政人員搞錯了國籍,而無法在台灣延簽的話,絕對不會在這邊搞這種事情......真的很無言............

早上搭乘的那班火車,conductor長得很像阿比的研究所同學,跟他聊了5分鐘左右等火車靠站,知道他是英愛混血,在Birmingham出生。平常都喝larger,惟獨在St. Patrick's Day的時候只喝Guinness,因為他說他有愛爾蘭血統,也必須要專心紀念這個聖人 (這什麼跟什麼......)

今天處理我蓋指紋的人員看了我的國籍後,跟我說他是去年年底台灣的英國辦事處縮編後調回英國,所以在台灣也住了將近一年。很喜歡台灣人的親切,但溼熱的天氣真的是難以招架。York也是他喜歡的地方,親戚在這邊有房子,在河岸邊,但每年至少都要淹一次,覺得很怵目驚心啊 XD 問我在York這邊會不會覺得冷,我倒覺得台灣的冬天比York還要冷。除了寒風夾帶充沛的水氣外,室內沒有暖氣系統也是另一個因素。我們都同意台灣的冬天的確是比英國來得冷 ^^ 然而這種事情,還是得跟住過台灣好一陣子的英國人才有辦法聊得來啊 XD

最後來張Dublin的St. Patrick's Cathedral裡面陳列的年輕St. Patrick雕塑。距這次去愛爾蘭,竟然已經是兩年前的事情了......

P1010057

Friday, 5 March 2010

Southwell Minster, Southwell, Nottinghamshire, England

拜訪這間教堂的計畫,基本上是去年看一本旅遊書的介紹就開始了。其實會想要造訪這間教堂,主要是受她悠久的歷史,以及討喜的外型(就是那兩座塔的塔頂部分)所吸引。但要來到這邊也是得花點心思,因為這裡沒有火車站,只能搭乘公車。而公車的班次又不是太密集,約一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一班。因此,以我而言,得先坐火車到Newark Northgate,然後向南走約10-15分鐘,越過Market Square後的那個公車總站搭乘28號公車。從Newark到Southwell的來回票是£4.50,還不便宜。

_1090316-1

Southwell的唸法也是能夠把South跟well分開唸,而最常見的是當成一個字唸。出發前查了查字典,發音的方式是近似中文的「殺手」,但唸的時候,「手」要有點大舌頭,這邊有示範

_1090314-1

Southwell位於Nottinghamshire北部Newark-on-Trent的西邊,因為一座從中古世紀早期便開始興建的教堂著名。該教堂雖位於Nottinghamshire,但由於在西元956年由Wessex國王Eadwig將該地賜給了Oskytel,也就是當時York的大主教,所以這間教堂從那個時候開始,一直是屬於York大主教的勢力範圍。目前是Southwell以及Nottingham兩處的主教居所,管轄Southwell及Nottingham的教堂。

_1090299-1

現今Southwell Minster的西面基本上完整的維持了Norman建築風格,而她西側的雙塔塔頂是由金字塔型的結構所構成,在英國是絕無僅有的。在相關的文獻資料中,我看到18世紀以前的素描,其西側的雙塔並不是今天這個樣貌,而是類似教堂中塔的那樣。但在18世紀初期的閃電將西側雙塔以及中殿屋頂給摧毀後,才思考改變雙塔塔頂的面貌。看到18世紀末期的畫作,當時的雙塔則已經改成今天的樣子。因此,這兩個塔應該是18世紀整修時的設計。

_1090300-1

_1090292-1

而最早的教堂建築,據信在西元627年的時候就已經存在,興建者則是當時的York大主教Paulinus。因為在當時Paulinus到River Trent一代傳教,並讓當地的一些人受洗,故在此地興建了原始的Norman建築形式的教堂。這個傳說,在教堂的彩繪玻璃有描述,但我沒特別去找就是。

_1090294-1
(這裡吸引我的,是上面窗框的Norman式雕刻,以鋼索花樣的雕刻作為窗戶的拱型裝飾。)

Southwell Minster開始擴建成今天的規模以及外貌,則是從西元1108年開始著手改建,而方向則是由西向東進行,用意是先完成西側的教堂大殿部分,讓當地人能夠來參拜,然後讓東邊的quire工程能夠繼續進行。大殿的部分是西元1120年開始動工,於1150到1170年之間落成。基本上,大殿的部分在之後的翻修中皆原封不動,保有了Norman形式建築的完整樣貌。至於為什麼會推測最晚在1170年左右完工,是因為西側雙塔塔頂裝飾用的拱門結構不同。正面看過去的左塔所採用的是1150年左右的風格,但右塔所採用的則是1160到1170年之間較為受歡迎的拱門風格。由於我這邊的照片並沒有較近的角度,所以很難分辨。

_1090310

1150年左右完成的教堂部分有個規模很小的Norman建築形式的quire,但就因為其規模太小,所以在西元1234年的時候,由York大主教Walter de Gray下令依照早期的英式quire建造,而成為今天教堂東側的部分。而Chapter House在整間教堂的建造歷史而言,是這間教堂最晚完成的部分。Chapter House的位置就是上圖中左側十邊型的的建築,屋頂部分本來是較低的尖頂,19世紀時被修改為今天的樣貌。

_1090308
(教堂中塔的部分也保留了Norman的建築風格,只加上四支Gothic風格的小尖頂。)

_1090305

其實就整間教堂的外觀來看,建築的架構及方位與York Minster雷同,因此也被稱為是大主教私人的教堂。但仔細觀察,仍可發現中塔的部分並不像York Minster一樣比西側的雙塔來得高,反而是比雙塔低,而Chapter House入口處的引道也比York Minster來得短。

_1090296-1
(今日做為主要入口的北門,有五重的Norman arch裝飾。)

_1090289-1

Norman式建築的基本設計,就像是窗戶的圓拱型設計,給人Norman人的質樸感。

_1090282-1

中塔的結構也是教堂原始的部分,在之後的整修未曾改變,屬於Norman形式的結構。

_1090264-1

在quire的部分,就能夠察覺到早期英式建築的結構跟Norman式建築的差異。在這間教堂裡面能夠一次看到兩種建築風貌,是很特別的感受。Norman人的質樸、粗曠以及大方,以及早期英式建築的細膩。

_1090253-1
(Minster西側的彩繪玻璃窗。這面窗戶的窗框仍保有原來的Norman風格,但窗戶的枝架明顯的已經改成垂直式的Gothic風格。)

_1090288-1

之前提到過,教堂中殿的屋頂在18世紀初期因為雷電的大火而遭摧毀,雖然以原來的方式重建,也就是木條交叉的結構,但19世紀在著名的教堂建築師Ewan Christian修改之下,遂變成拱型平行木條的結構,也能夠承受較大的壓力。

_1090285-1

在中殿的Norman式拱柱結構真的是深得我心,相當質樸的感受。仔細看二樓的拱柱,拱的頂端以及拱型門的左右側皆有預留一個後來可以鑲嵌窗框的空間,因為原先還想在拱型結構中外加兩個小拱型,就像是Romsey Abbey的樣式,但後來並未完成。

_1090258-2

_1090287-1

站在西側彩繪玻璃的方向朝中塔望去,可以看到管風琴跟接近天花板高度的耶穌雕像。

_1090257-1

這尊耶穌的雕像是相當晚近的作品,由Peter Eugene Ball所雕塑,於1987年完工。

_1090283-1

更細看Norman式拱門的設計,拱門上方以及左右兩側各有預留一個圓柱的部分,原先是想用來嵌入石柱,在大拱門的裡面添加兩扇小拱門。跟網友借用個Romsey Abbey的照片,原先構想的完成版拱門應該如這間Abbey二樓的那樣。

Romsey Abbey _0005 the Nave and North Transept
(引自Glenister 1936:http://www.flickr.com/photos/39911172@N08/3806309360/)

_1090281-1

這座木雕像是由Alan Coleman所創作,主題是聖母瑪莉亞跟聖子,於1952年完工。

_1090279-1

這在主教佈道的檯子所雕刻的像,右側為Southwell Minster的第一任主教,左側則為聖母與聖子。

_1090278-1

_1090261-1

早期英式Gothic建築的quire部分。早期英式Gothic要怎麼區分? 基本上英國式的Gothic是以窗戶的形狀區分。最早期的是柳葉窗,也就是上面這張照片中幾面的那種窗戶的結合。再者,早期的英國式Gothic也能夠看屋頂的支架形式。尖頂的拱頂結構,屋脊的boss只有簡單的雕刻。且早期的英國式Gothic教堂,屋脊的支架一般是以三支為主。在Southwell Minster的quire部分,這三種特徵都看得到。所以,是屬於早期英國式Gothic的建築無誤。最典型的,也是現存最為完整的早期英國式Gothic的cathedral,則是Wells Cathedral(詳細的介紹,請點連結)。

_1090263-1

_1090280-1

而那面用來隔開quire跟nave,也用以支撐管風琴的牆,應該是較晚完成的部分。除了就教堂建築史上提到的,cathedral裡面為了隔開神職人員或是修道士以及世俗人士的活動空間,後來漸漸築起這道牆外。較為明顯的風格差異,就在於用來裝飾那面牆的雙彎曲線結構。因為這個結構出現於英國式Gothic的第二個階段,就是較為強調裝飾的時期,所以和quire的主題呈現不同的風格。

_1090260-1

_1090265-1

Chapter House的入口。

_1090273-1

通往Chapter House的走廊上陳列了一系列的聖經故事雕刻,演示耶穌受難時的情景。

_1090266-1

_1090275-1

_1090270-1

從教堂主要建築通過走到後,要進到Chapter House的入口處,門框以及旁邊的雕刻都相當的精細。這個chapter house的特別之處,在於其雕刻作品屬於強調裝飾的Gothic建築風格中的自然主義形式。從這幾張照片中可以看到,樹葉的形狀與大小栩栩如生。根據考究,這裡出現的動植物類別在這附近都可找到。

_1090272-1

_1090271-1

_1090274-1

_1090267-1
(還有牛的雕刻,雖然牛年剛過完。)

_1090269-1

這個是Chapter House裡面幾個Green Man的造型之一。在跟教堂裡面禮品處的阿罵聊天時,她相當推薦Minster的Chapter House。但其實在看過許多Chapter House後,覺得Southwell Minster的Chapter House主體並不比外面的雕刻來得有吸引力,也因此回到家整理完照片後,發現就獨缺Chapter House大體的照片......=,= 所以對觀眾朋友就抱歉了,雖然我手邊有Southwell Minster的導覽,裡面有照片,但要掃描就有點懶惰了縮......我想一些照片分享網站應該可以找到幾張Southwell Minster這部分的照片。但這裡得提到一個這個Chapter House的特點,就在天花板的星型拱頂,算是引進天花板裝飾元素的早期作品。可以發現的是,並不是所有的脊柱都與建築的結構有關,而是被拿來當作裝飾用。

就這整體來說,其實Southwell也有其他吸引人的地方,畢竟是羅馬時代羅馬人聚落設立的地方。在教堂東方不遠處,於西元1965年在興建學校的因緣際會下,挖掘出羅馬時代貴族的宅邸。包括了鋪有彩色瓷磚的地板、上過漆的牆壁,以及羅馬式的澡堂。依照相關研究,那棟宅邸興建於西元2世紀,相當具有歷史。

就Southwell Minster而言,也是我此行的主要目的,其實分配個1個半到2個小時就能夠仔細的看完。我這回是大概12.45左右抵達Southwell,然後搭乘14.43的班次離開。

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當從nave的部分走進quire時,整個建築的氣氛瞬間改變,有著時空錯置的感覺。或是說,有點像是穿著Norman時期的盔甲走進了英式建築裡的那種詭異感。畢竟在nave感受到滿滿的Norman人樸素的建築風格,看足了我喜愛的圓拱型建築以及裝飾拱柱的粗曠鋼纜雕刻後,突然看到天花板細緻的雕刻,會有點不習慣。

我會想來這間教堂參觀,主要是想來看看這棟具有歷史價值的教堂,以及我所喜歡的如童話般城堡的雙塔塔頂結構。但對於酷愛建築史以及建築結構的人來說,能夠來看看英國極少數同時具有Norman以及Early English形式建築的教堂,以及英國絕無僅有的雙塔設計,應該會感到相當振奮。對我來說,漫步在這座教堂裡面,彷彿有穿越時空的感覺,無比的奇特但又充滿幸福感。

若是對宗教建築或是建築歷史有興趣的人,不妨來這裡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