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16 August 2010

Fire Door, Keep Shut

「Fire Door, Keep Shut」是在英國室內的門上常會看到的標語。主要是讓民眾知道這扇門採用防火材質,所以得常保持關閉,才能在火災時發揮功能,將火暫時隔絕在外,爭取民眾疏散的時間。除此之外,廚房也必須備有fire blanket,當有火舌竄起時,能夠做第一時間的處理,或許就能夠免除一場火災,減少人民的傷亡與財產的損失。那麼爲什麼在英國這麼常看到門上有這樣的標語呢? 主要是因為倫敦在古時候發生了幾場重大火災,特別是1666年那一場讓大半的倫敦城付之一炬,讓英國人相當怕火 ^^

_1100985-1

歷史上第一場被記載下來的倫敦城大火是發生在西元60年,當時是East Anglia皇后Boudica帶領軍隊反抗羅馬人,那一場代表作裡採用了火攻,就是放火燒倫敦城,順利的將之移為平地。而這位Boudica就是之前在Llanfairpool那篇裡面提到,於Isle of Anglesey力退羅馬名將Gaius Suetonius Paulinus的East Anglia皇后。60年後,約在西元120年代中期左右又有一場大火燒燬倫敦城。但不只是如此,之後在Anglo-Saxon、Norman,一直到近代的1666年不下十場,都幾乎危及整個倫敦城。

1666年的這次大火起因是一戶人家的爐火忘記關,倫敦城內住宅大多為木造,且房屋之間的防火巷距離不足而釀成大禍。除了燒燬Saint Paul's Cathedral外,許多的政府機構、一萬多間房屋、八萬多居民的家,以及倫敦城內87處的parish churches也付之一炬。貧民窟基本上無一倖免,且也一度逼近Westminster跟英國國會。有趣的是,官方的資料顯示因為火災而過世的人數只有6位!!! 雖然這個數字受到史學家極大的挑戰,因為貧民戶跟中間階級的死亡民眾在當時並沒有列入登記,所以他們就算死亡也無法證實,更不會登記在政府的數據上。儘管如此,史學家目前也沒有足夠的證據能夠證實當時實際的傷亡人數。雖然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以及財物的損失,也算是因禍得福。因為當時流行於倫敦城的鼠疫一直沒辦法抑制,在大火之後幾乎將老鼠消滅殆盡,鼠疫也因此獲得控制......這不知道該高興還是悲傷......但總之,在死亡之後總是會伴隨著新生而來不是? ^^

_1100997-2

目前所看到的Saint Paul's Cathedral其實是第三次重建後的結果,也就是第四座Saint Paul's Cathedral (嗯......最後果然還是會講回到跟教堂相關的議題 XDDD)。Saint Paul's Cathedral在西元604年的時候就存在,為Anglo-Saxon形式的建築。西元962年大火後的重建仍維持相同的風格,但在1087年的倫敦大火後的重建則按照Norman風格製作。1666年的大火再度波及Saint Paul's Cathedral,那一次的重建就是現在看到的結合了Gothic跟Baroque風格的代表作,而建築結構上的概念也有點類似Durham Cathedral隱藏flying buttresses的方式將外觀做修飾。再者,Saint Paul's Cathedral的設計師Christopher Wren對於所採用的由八個支柱支撐圓頂的想法,則是來自Ely Cathedral的八角形lantern tower。主要是因為他的舅舅當時是Ely Cathedral的主教,也曾多次造訪以汲取靈感,融合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方式,遂完成了現在看到的圓頂。

OK,總之,就是來到英國記得要隨手關門,這點很重要!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