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從Edinburgh Waverley火車站向北往Fife前進,必須經過Forth Rail Bridge,也就是之前有提到過的那座造型特殊的鋼骨橋樑。坐火車經過Forth Rail Bridge,也能俯瞰正下方的島嶼─Inchgarvie,島上還有一座修道院跟城堡的遺址。因為這座島位於Firth of Forth的中央,隔開了Lothian跟Fife兩個地區,具有良好的戰略位置。再者,這座島接近羅馬人修築的北邊長城─Antonine Wall─東段的兩個碉堡,戰略地位更顯重要。
Dunfermline這個地名在今天仍是維持Gaelic的發音方式,讀音接近「敦發冷」,是Fife地區南邊的一個大城市。Dunfermline有兩個火車站(Town跟Queen),若要造訪古城的部分,則要在Dunfermline Town火車站下車。古城的景點大致上有:Dunfermline Abbey、Royal Palace、City Chambers、Pittencrieff Park、Public Park,以及美國鋼鐵業鉅子Andrew Carnegie的出生地以及博物館跟相關建築。但本篇介紹的是以Abbey跟Royal Palace為主,Carnegie的博物館等等因為時間不足,所以都沒進去。(下圖是Pittencrieff Park裡的Andrew Carnegie的雕像)
Dunfermline是個有坡度的城市。從Dunfermline Town走到Abbey跟Palace區大概要花10-15分鐘,幾乎都是上坡路段。剛抵達Dunfermline的時候天氣不賴,但隨後烏雲靠攏,日照就開始時有時無了。接下來先介紹兩個比較特殊的景點,然後再開始重頭戲。
上面這間小教堂─Saint Leonard's Church,興建於1902年,在火車進站的時候都會看到。我最喜歡的地方,是她獨特的圓柱型高塔。下面這間是Abbot House,是Dunfermline現存最老的建築物之一。Abbot House目前是作為餐廳使用,順便展覽一些古物。教堂裡面並沒有公共廁所,所以必須到這邊。教堂人員跟我描述Abbot House的特徵時,是說這間房子「very pink」,讓我想到我第一年來的時候,塞普勒斯姊妹跟我說pink是代表porno的意思......所以當時不小心露出了詭異的笑容 Orz
Royal Palace跟Abbey基本上是連在一起,但卻分屬不同組織管理。很賊的是,我本來打算先去Abbey參觀,要進門的時候卻看到門口的指標說要進教堂需到Palace那邊買票。所以我就轉頭過去Palace買票,先逛了Palace。後來在教堂的人員澄清,nave以及教堂其他部分並不須買票,捐款則是隨喜。那......剛剛看到的那張告示是怎樣?! 總之,在不清楚狀況之下買了Palace的票去裡面晃了一圈。空蕩蕩的沒人,所以逛到地下室的時候還有點害怕......
Dunfermline這整個教會的組織是從西元1070年開始。話說Anglo-Saxon王的女兒Margaret於1070年嫁給了蘇格蘭王Malcolm III後,希望在他們結婚的地方,也就是Dunfermline,建造一個宗教的社區。後來定居於此的修道者是從Canterbury遷移到這裡,並打造了蘇格蘭第一個歐洲式的本篤會修道院。
在Malcolm III過世後過了30多年,他和Margaret所生的兒子David I繼位,並於1128年進行Dunfermline Abbey的擴建工程。Robert the Bruce在位的時候,於1320年代也進行了修道院的擴建。與Edinburgh Holyrood Abbey的Royal Palace情況相同,Dunfermline Abbey的guest house重要性高過Abbey,因為這個地方除了後來有皇室成員居住外,在修道院時期會用來接待皇室成員並召開會議。
16世紀的宗教改革使這個教會組織解散。原先guest house的部分則被皇室所持有,變成了Royal Palace。
然而,實際上作為蘇格蘭皇室成員居住地的時間也不算長。從1587年正式被蘇格蘭皇室列為Royal Palace之後,一直到1708年正式荒廢,前後約一百多年。
從目前僅存的南面牆壁,可以看到過去窗戶的改裝痕跡。
地窖的部分剛好位於廚房的下方。只有一個人進來,感覺毛毛的 ^^
下面這裡是過去的餐廳。過去的石匠常常在建築的石頭上留下自己的簽名,在右側的牆上可以看到幾個目前還算清楚的簽名。
特別喜歡這面窗戶。
Royal Palace這個景點主要有四個部分。除了上面看到的住宅以及餐廳的部分,在禮品部的上面有個房間展示相關的歷史,而禮品部隔壁則有個專門展示石雕的小房間。
上面那塊是本來收藏在這裡的Annunciation Stone。
這裡則是展示建築其他崩落的部分。下面這兩張照片則是餐廳左手邊的那片牆,也是過去城牆的一部分。Dunfermline Abbey在過去因為據有天險的優勢,所以築有城牆防禦。
上面有提到,雖然Queen Margaret跟蘇格蘭王Malcolm III在1070年的時候在這邊結婚,並計畫在這邊設置一個本篤會的修道院,但實際上這座修道院要一直到1128年才由他們的兒子蘇格蘭王David I興建。在此之前,這裡只有一間小教堂跟一些居住在附近的修道士。(下圖為Dunfermline Abbey的西面)
1130年代的Dunfermline Abbey是依照Norman式的建築風格建造,並請來承造Durham Cathedral的同一批工匠來這邊幫忙打造這座蘇格蘭最大、最精緻的建築。因此,一些在Durham Cathedral以及Selby Abbey能夠看到的特色,在這裡的大廳部分都能夠看到(下面為西面的大門,裝飾有五重的Norman Arch)。西側大門上的五重拱門,每一重都有精緻的Norman雕刻,但風化得頗嚴重,最外重大概是目前辨識度較高的部分,也有著我喜歡的Norman風格人面雕刻。
Wischermann (2004: 248-249)提到,Dunfermline Abbey是蘇格蘭最重要的Norman風格教堂之一。其重要性除了是眾多皇室成員的安息地外,也證明了蘇格蘭風格的Norman形式建築應當不存在。有的學者認為蘇格蘭應該有屬於自己的Norman或說Romanesque風格,畢竟歐陸各國在建築、雕塑以及繪畫的樣式都存在差異。所以,儘管同樣在英國這個島上,應該也能發現蘇格蘭跟英格蘭的不同。然而,以Dunfermline Abbey而言,內部是聘請Durham Cathedral的工匠來建造,而abbey的外觀則是仿造York Minster當時的結構,因此其建築風格基本上是以英格蘭的形式為主,自己本身的建築風格並不明顯。
因為這是蘇格蘭王David I的父母所選定的地點,且建造的過程由David I大力贊助,所以這個教會由蘇格蘭皇室所授與的權利相對較大,財力上也自然是相當的雄厚。在Dunfermline Abbey完工以及開始運作後,由皇室給予其向25個教區徵稅的權力。在1560年的宗教改革之前,Dunfermline Abbey是蘇格蘭第三有錢有權的教會。(下圖是由西南邊看教堂)
如上所述,這間教堂是蘇格蘭皇室成員的主要安息所在。從Queen Margaret跟Malcolm III開始一直到1602年James VI的兒子為止,大部分的國王、王后跟國王的兄弟姊妹都安葬於此。
從上圖的教堂外觀大致上可以看出,教堂大廳外牆的部分以flying buttress來增加nave外牆的強度,以防nave崩落。Dunfermline Abbey的nave是教堂現存最古老的部分,故目前仍維持當時的Norman風格。1560年的宗教改革後,這間修道院大部分被荒廢,僅有教堂主體的部分被作為教區教堂使用。外面用來支撐大廳牆壁的flying buttress則一直到1620年代才被設置,強化nave的部分。
由於1560年開始的宗教改革嚴禁天主教的祈禱活動,連同一些天主教的教堂跟修道院都被毀壞,所以造成了Dunfermline Abbey的廢置。因此,可以想像,當時的這裡僅剩下教堂大廳的部分充作教區教堂使用,而guest house則在20年後為皇室所持有,作為皇室成員居住的地方。
上圖為教堂的南面。這間教堂的一個特色,就在於教堂中塔頂端的四面各刻有KING, ROBERT, THE以及BRUCE等字樣,表示這裡是Robert the Bruce安眠的教堂,這個頗屌(按個讚)!!!
教堂西側的兩座塔之所以呈現不對稱,也就是一邊有尖塔一邊沒有,基本上是因為這兩座塔分別在15跟19世紀崩落,重建時所採用的建築風格也不同。但好歹這兩座塔都有讓她出頭,而不像Peterborough Cathedral一樣,nave尾端的雙塔只有一塔出頭的那種有失美感的不對稱。
下面這張照片是教堂最東側的窗戶,個人頗喜歡的角落。教堂這一側外面的地上,則正是Queen Margaret安息的所在。
下面是教堂南面耳堂的入口。
下面這張照片是教堂西南邊的入口,是我蠻喜歡的角落。
下面這扇門是教堂大廳南面的另一個出入口,裝飾有四重的Norman Arch,可能是過去修道院院長使用的門。
現在的教堂主要將大廳跟choir與high altar的部分給隔開。大廳的部分保留著教堂原本的Norman式風格,而目前的choir跟high altar的部分則是在1818年以後重新規劃跟建造,於1821年開幕。
由東朝西看,上圖右側的柱子,可看到有鋸齒狀的雕刻,顯示與Durham Cathedral有相同的風格。某種程度上,這能夠應証文獻上提及這間教堂是由Durham Cathedral同一批工匠建造。若仔細一點看,除了幾根柱子的雕刻風格相似,廳柱兩兩之間的拱頂以及廳柱的頭石,風格皆與Durham Cathedral相同。
如果仔細看過去介紹的這些cathedrals,大概會提問,爲什麼大部分Norman style的cathedrals的nave天花板都是木造的結構? 基本上,英國現存Norman風格的cathedrals只有一間是例外,也就是Durham Cathedral。Durham Cathedral特殊的地方在於,其應用的拱頂結構大大增加了教堂整體承受上方重量的能力,而其他未以拱頂為結構的Norman風格教堂,則無法承受過多的重量,只能以木製的結構作為天花板。
教堂nave的側邊走道,由東向西看去,天花板的部分也是採用Durham Cathedral的拱頂技術。此外,可以看到牆壁有Norman Arch的裝飾。
下面則是由教堂的西面向東看,可以看到choir跟high altar的入口處。入口處上方的那面玻璃窗,則是屬於直線Gothic風格成熟時期的作品,所有的垂直線條皆直直通到尖形拱頂,而且也以水平的支柱支撐垂直的支柱。
下圖可以看到最靠近choir入口的兩根柱子有鋸齒狀的雕刻。
下面可以看到教堂大廳為三層的Norman Arch建築。其他Norman形式的建築在第二及第三層的Norman Arch會做多重Norman Arch的設計,但這座教堂則否,相當的簡潔。
一進到choir跟high altar的部分後,會驚訝兩部分相當不同的建築風格也能併成一間教堂 XDDD Dunfermline Abbey的choir部分,就結構而言近似hall-church,因為第三層只開了一排小窗,而主要的進光則依靠教堂兩側走道的窗戶。但不同之處在於,hall-church應該是nave跟兩側走道的屋頂高度相同,這點就不符合。
教堂這個部分的重頭戲,基本上就是下面走到盡頭high altar正下方的Robert the Bruce的安息處。
下圖的正前方就是high altar。
下面是教堂南側的耳堂,玻璃窗亦為直線Gothic風格。
北側的耳堂目前是作為教堂北面的主要入口處,一進來會先看到禮品部,而上方的窗戶亦屬於直線Gothic風格。
下面這張照片就是從high altar的後面拍攝。正下方紅色底並以金箔裝飾的地方,就是目前Robert the Bruce身軀所安放的地點,也是教堂lantern tower的正下方。Robert the Bruce的遺體雖然於1329年下葬於此,但基本上知道確切位置的人都隨著時間而逝去。因此,1672年那次的choir坍塌,僅復原坍塌部分的建築,還沒發現Robert the Bruce。1817年這次規劃choir的全部重建,才無意間發現了安葬在choir下方的Robert the Bruce的遺骸。因此,這次的重建也奠定了現在所看到的樣子,將Robert the Bruce安葬於lantern tower的正下方,並在lantern tower上刻上KING ROBERT THE BRUCE的字樣。
下面的那面彩繪鑲嵌玻璃,就是上面提到教堂東側的那面窗戶。
教堂high altar旁邊的管風琴。
Dunfermline Abbey跟Royal Palace的部分就到此告一段落。接下來的則是Dunfermline的其他(算是)景點,但基本上是當地人休憩的地方─Pittencrieff Park跟Dunfermline Public Park。蘇格蘭的生活環境真的很不賴,除了幾個相對擁擠的大城市外,像Dunfermline這邊的居住空間就較寬廣,且每個市民分得的綠地也大粉多! 這兩片大公園分布在舊城區的西邊跟東邊兩側。因為太大了,大概也只能走走,看看比較主要的地標建物,然後就得坐在板凳上休息一下 ^^
上面兩張圖是從Pittencrieff Park的大門口望向舊城區,能夠看到City Chambers的鐘樓,以及較遠處舊商會大樓的尖塔。下面這張照片,則是從Abbey看向City Chambers。Pittencrieff Park這塊地是Andrew Carnegie購於1902年,佔地66英畝。在公園的範圍裡頭,除了有大片綠地以及花園外,還有幾處宅邸,並於隔年開放給公眾參觀。
下面這個建築是位於公園北邊,稱做Doocot。根據相關文獻,這個圓柱狀的建築物興建於18世紀,並被用為養鴿的場所。同時,也是供應鴿子的肉、蛋、羽毛以及鳥膠的地方。這裡生產的鳥膠,在當時被作為肥料使用。
由於Pittencrieff House跟Floral Hall目前整修中,所以只有拍了下面這棟Music Pavilion。從建築的名字不難了解,建築的內部主要是用來做音樂表演的地方。外面的草地則能夠提供民眾休憩,以及球類與舞蹈活動甚至聚餐的場所。
Pittencrieff Park的照片就只拍這樣而已 Orz 下面的則是Public Park的涼亭。因為沒啥別的建物可以拍,所以就只帶回這座涼亭的照片......
當天剛好有附近nursary的老師帶學生來這裡活動,所以能夠看到有一群小朋友繞著涼亭外面奔跑。
Dunfermline行到此就告一段落。當天在這邊規劃了6個小時的行程。逛完了上面這些景點後,本來在幻想要跑到對山,回頭來拍Dunfermline的舊城區,但那一走就不知道要花多久時間。再者,對山的那幾片油菜花田也是相當吸引我的! 不過後來作罷,因為不知道距離多遠,以及從那邊要回到火車站要多久,所以只好回到教堂區,看看有沒有什麼想拍的照片,補一下。
然而,就在搭上火車剛離站沒多久,發現那片油菜花田其實就在火車站的不遠處......就這樣估計,大概只要走個10-15分鐘即可......殘念............Orz 不過當時剩的時間其實很難說夠不夠,就算走得到,但不確定是否能趕上火車,就只能這樣安慰自己了......(搖頭)
============ 同場加映的分隔線 ============
講到Robert the Bruce的心臟保護軍隊的事情,其實在Rosslyn Chapel的眾多雕刻中,有將其故事刻在其中。但因為我當時的拍攝工具只有K800i,所以影像有點模糊,就請多多包含。
From My Little Belly |
上面這張,在天使手中的是Robert the Bruce的心臟。要傳達的意思是,Robert the Bruce的心臟由天使保護著,讓軍隊的出征一路順遂。我記得這個雕刻在教堂面對high altar的右側走道的某一角落,要稍微找一下。
From My Little Belly |
Robert the Bruce的那一張更需要用力找了。如果記憶沒錯的話,就刻在high altar後面的某個角落。有看到嗎? 就在畫面正中央,有個人的臉孔從牆裡浮現,那張臉就是Robert the Bruce。兩個雕刻的位置安排也相當的巧妙。若是以教堂的平面套在地圖上來看,Robert the Bruce的心臟剛好就在臉的東南邊,也就是Dunfermline Abbey跟Melrose Abbey的相對位置。不過這純屬個人的臆測,不代表任何意義。實際上,有關於心臟所埋藏的詳細位置,至今仍未知,只在文獻上提到心臟最後帶回到Melrose Abbey埋葬而已。
那麼,最後就祝各位旅途愉快惹~
2 comments:
我非常喜歡你寫英國的這個系列
很有味道很細緻
也非常有深度
搭配照片(你也很會取景)
真的很棒~
(放在blog給大家閱讀真可惜應該要出書的!!)
想想以前我們跟小比趴趴走的玩法
就令我感到汗顏
祝一切順利~
哇 小卡 好久不見!
最近好嗎?
很高興你喜歡這系列的介紹!
之前有一位朋友也跟我提到出書的想法
不過我自己覺得深度還不太夠
因為阿比跟我走的景點基本上很隨興 XDDD
而且 對於我自己喜歡的教堂建築
我只能夠說說教堂的建築史
以及各個角落所採用的建築風格
對於建築美學跟結構設計方面
雖然也能夠說上一些 但覺得還不夠深入
若把上面那兩部分湊成一本書
感覺起來有點半調子 XDDD
祝你們也一切順利喲!
找機會在台灣聚聚! (揮手)
Post a Comment